毛泽东与墨子可持续发展思想之比较及作用研究
作者: 刘蕴莲  来源:传承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毛泽东  墨子  可持续发展思想 
描述:毛泽东与墨子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主张有许多相似之处。譬如,毛泽东"勤俭节约"与墨子"节用"思想的一致性;墨子主张"节葬"与毛泽东时代提倡"火葬"的一致性;墨子的"非攻"与毛泽东的"和平共处"外交"思想的一致性。深入探讨毛泽东和墨子的这些思想主张,分析其价值所在,对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促进低碳经济和维持人类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鲁迅与墨子思想比较研究
作者: 王吉鹏 于九涛  来源:鲁迅世界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思想研究    墨子  鲁迅研究   
描述:鲁迅与墨子思想比较研究
墨子与亚里士多德科学教育思想比较
作者: 佟雅囡 王静茹 崔建  来源: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亚里士多德  科学教育思想 
描述:墨子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重视科学教育的代表。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尤其对科学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他们的科学教育思想进行比较,对于我们研究中西方科学教育的差别与不同,探索科学教育发展的规律,促进今天的科学教育发展具有历史性的意义。
柏拉图与墨子文艺思想之比较:从“乌托邦”谈起
作者: 李占伟 原方  来源: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柏拉图  墨子  乌托邦  审美  功利 
描述:处于轴心时代的柏拉图与墨子,可以说分别是中西方乌托邦思想的肇始者。虽然二者处于不同的立场,但都是以功利性为出发点服务其政治目的的,也因此引发了一系列诸如乌托邦、爱的颂歌等较为相似的思想。本文试图通过两者的比较,管窥中西艺术审美与功利关系在历史纬度上的异同。
墨子与边沁的功利主义思想之比较
作者: 席丽娟 李玉华  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边沁  功利主义 
描述:墨子和边沁分别是中西方倡导功利主义的代表人物 ,两者的理论有一定相似性也有各自的独特之处。文章重点比较分析二人功利主义思想的异同点 ,并探讨其对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指导作用。
墨子和亚当·斯密利益伦理思想的比较及启示
作者: 李萍  来源: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亚当·斯密  利益伦理思想   
描述:墨子和亚当·斯密分别是中西方倡导利益伦理思想的代表人物,两者的利益思想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又有自己的显著特色。本文主要是分析二人的利益伦理思想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以便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价值。
墨子哲学思想与儒家哲学思想之比较
作者: 张银娜  来源: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家思想  儒家思想  墨学式微 
描述:先秦诸子争鸣,儒墨均为显学,其观点同中有异,异中存同。本文以墨家哲学思想为基点,着重从礼乐观、仁爱观、天命观三方面阐述儒墨两家哲学思想不同之处,同时分析了造成两种学说差异的原因,并论述墨家哲学思想日渐衰微的原因。
墨子伦理思想的“民本”精神:从儒、墨比较谈起
作者: 黄阳华  来源: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伦理思想  兼爱  尚贤  天志  民本 
描述:墨子的伦理思想中蕴涵着丰富而独特的人文情怀和"民本"精神。墨子反对儒家以等差之爱治政救世,他从"农与工肆"的利益出发,以"兼爱"为核心,传达了一种爱无差等,为万民兴利的以民为本的伦理精神。墨子伦理思想的"民本"精神从三方面可以体现:一是"兼爱"思想:"爱利万民,爱利百姓";二是"尚贤"思想:"官无常贵,民无终贱";三是"天志"思想:"兴天下之利,而除天下之害"。"民本"精神虽然在墨子时代未能如墨子所愿发挥出其预想的作用,但其真知灼见仍值得我们去挖掘和发扬。
为道 为器:孔子和墨子的教育思想之比较
作者: 陈巧妹  来源: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孔子  墨子  教育思想 
描述: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事必躬亲是其思想的重要特征,注重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巩固知识,掌握技能。虽然墨子的教育思想没能成为正统的思想,但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今天的教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墨子的伦理、政治思想——兼与儒家、法家比较
作者: 马庆玲 徐长忠  来源: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伦理思想  政治思想 
描述:墨子的思想集中体现为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命、非乐等十论。其学说在先秦时期不仅是可与儒家比肩的显学,并且在先秦学术演进过程中具有过渡性质,对其他学派产生过重要影响。直至今天,其中的某些思想仍可作为我们建设多元新文化、新道德的有益资源。
上页 1 2 3 ... 23 24 25 ... 26 27 28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