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治国”为核心的先秦音乐美学思想:以儒、道、墨家学派为例
作者: 颜铁军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先秦  以乐治国  礼乐  非乐 
描述:先秦时期的社会生活中有礼必有乐,有乐必有礼。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积极肯定音乐在治国中的积极作用。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提出他的音乐审美思想大音希声,即寡乐,反映出他无为而治的政治
论“爱有差等”与“爱无差等”: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思想比较研究
作者: 杨学梅  来源:河南科技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仁爱  兼爱  爱有差等  爱无差等 
描述:,指出两家思想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在此基础上结合史实对两家思想进行了评价。借助比较分析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把儒墨两家爱人思想中的精华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相关范畴结合起来,通过分析找到解决当今社会
墨家道德思想在当代道德建设中的现实意义
作者: 姜文娟  来源:郑州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道德思想  现实  墨家  意义 
描述:。本文以墨家道德思想的产生发展为基础,以其积极的道德内容为依托,结合当今社会现实,探究墨家道德思想对当今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所起到的作用和意义。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墨家道德思想进行研究和探讨
乾嘉学术与清中期传统思想格局的变动趋向:以汪中的研究为中心
作者: 张永春  来源:暨南史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汪中  墨学观  乾嘉学术  思想变动 
描述:相反而实相成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挖掘、张扬墨子的济世情怀。汪中的观虽遭致翁方纲、章学诚的猛烈抨击,折射出乾嘉时期备受排斥、无改异端定位的传统命运,但亦昭示了经学考据与晚清复兴间的内在关联,预示着乾嘉之际儒尊子卑传统思想学术格局变动的新趋向。
墨子思想与职业经理人管理理念的构建
作者: 李琼  来源: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思想  职业经理人  管理理念  构建 
描述:墨子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通过对"尚同"思想与目标凝聚、"尚贤"思想与任人唯贤、"权利害"思想与决策选优、"节用"思想与开源节流、"志功"思想与绩效管理等五个方面的分析,为职业经理人构建科学的管理理念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议。
理想秩序的构建和个人正义的追求——墨子和柏拉图美学思想的底色
作者: 董赟  来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柏拉图  美学思想  政治  公共性  个人性 
描述:从某种意义上说,墨子"非乐"和柏拉图"驱逐诗人"都是一种政治性行为,是构建理想秩序的一种策略。因而,当改制救世的社会理想在现实性上展现出其矛盾和限度之时,"非乐"和"驱逐诗人"之说也显示出理论
墨子教育思想再认识:以习总书记关于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为视角
作者: 马忠莲  来源: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思想  教育思想  传统文化 
描述:于春秋战国并与儒学并列的"显学"——,虽然在以后的发展中衰微了,但墨子提出的理论主张包括他的教育思想,却弥足珍贵,现在仍需挖掘、再认识。
墨子伦理思想对领导干部道德修养的现代意义
作者: 田永胜  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道德修养论  《墨子》  伦理思想  意义  领导干部  现代  春秋战国时期  党员干部 
描述:春秋战国时期,墨家是最有影响力的学派之一。"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于杨即归"(《孟子·滕文公下》)。《墨子》一书关于道德修养论述,主要就是关于君主和大臣的道德修养。今天,发掘墨子
中国古代思想教学札记之三:三个教学设想:老庄、墨子与董仲舒
作者: 王峰  来源:中学历史教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中国古代思想  教学设想  教学札记  老庄  董仲舒  墨子  道家思想  中国历史 
描述:设想一 补充老庄道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的材料 道家思想后来发展成为一种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太上老君。唐代开国皇帝李渊在创业过程中就利用道教“老君当治”的图腾及老君显灵。预告李唐王朝的成立;在建国之初,为了稳定人心,巩固政治,
墨子“交相利”商业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作者: 郭智勇  来源:商业研究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交相利”  商业伦理精神  现代价值 
描述:,以致义利天下。"交相利"既是商业实践的价值所在,也是人类得以"生生"的善之体现。因此,探讨和汲取墨子"交相利"的商业伦理精神,在一定意义上对当今社会商业行为的道德建设具有借鉴与补正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