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图片
视频
资料
-
利人尚贤赏罚兼听——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摘要
-
作者:
党乐群 来源:云南社会科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利人 欧阳修 我国古代 诸葛亮 管理者 墨子 韩非子 左传 论语
-
描述:宋代学者欧阳修说:“虽有忧勤之心,而不知致治之要,则心愈劳而事愈乖;虽有纳谏之明,而无力行之果断,则言愈多而听愈惑”。搞管理,不仅要有“忧勤之心”、“纳谏之明”,而且要懂得“致治之要”,有“力行之
-
论墨子的消费观及其现代价值
-
作者:
郝佳雯 来源:时代报告(学术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消费 消费模式 消费伦理
-
描述:墨子所提倡的以节用、节葬、非乐等为主要内容的节俭思想的中国传统消费观的主流;他倡导节俭消费模式,提倡加强生产、适度消费,以实用为消费原则,以发展生产来保证消费,以节用来保证消费的长远。这对建构现代条件下的新型消费观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墨子节俭消费观及其现代意义
-
作者:
骆毅 王志琳 来源: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节俭 消费观 现代启示
-
描述:墨子站在劳动人民的立场,阐明了反映劳动人民利益和愿望的具有平等意识、平民性质、人道主义精神和小生产者空想色彩的节俭消费观。墨子的节俭消费观包括消费的原则、普遍实用的节俭消费基本标准、消费之保障以及反对不实用的娱乐享受性消费等方面。墨子的节俭消费观中的合理因素对于我们今天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有重要启示。
-
弘扬墨子精神促进现代营销持续发展(上)
-
作者:
齐瑞端 来源:职大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精神 兼爱 现代营销
-
描述:决策者们弘扬墨子的"兼爱"精神,即以人为本、爱人利民的精神,即"墨学"中求真务实、革新创造的科学精神是完善企业管理和推动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
民族歌剧《西施》与现代柳琴戏《墨子》的创作特点
-
作者:
张敏 来源: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民族歌剧 现代柳琴戏 本土特点 创作特征
-
描述:现代民族歌剧《西施》的音乐具有新颖的民族音乐特点,柳琴戏《墨子》也以清新的风格广受好评,两部不同形式的作品都采用了较为现代的作曲技法和表现手段,体现出了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创作理念,渗透在其织体中的民族性美学内涵,也是这两部作品的主导性因素之一。
-
论墨子“非乐节用”观与现代女性消费
-
作者:
张春秋 来源: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非乐节用 女性 消费
-
描述:"非乐节用"观是墨子针对消费提出的重要理念,以此观念运用于当代女性消费,可产生正负两种截然不同的效应。"非乐节用"对现代女性无度消费起到了批评和劝解作用,但是从女性心理健康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角度来讲,墨子的"非乐节用"观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
墨子的教育方法及现代意义新探
-
作者:
耿望 来源:语文学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教育方法 现代意义
-
描述:墨子是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系统的教育思想,提出了独特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如不扣必鸣、量力而行、因材施教、分科教学、注重实用等,为中国古代教育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重新解读墨子的教育思想与方法,不难发现其令人心折的现代价值。
-
墨子的消费伦理观及其现代价值
-
作者:
杨小华 来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节俭 节用 节葬 非乐 俭而有度 合理消费
-
描述:墨子所提倡的以节用、节葬、非乐等为主要内容的节俭思想是中国传统消费伦理的主流,对建构现代条件下的新型消费伦理观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现代消费伦理观的建构应立足当下并与传统的节俭思想相承接,反对浪费,提倡"俭而有度,合理消费",是现代新型消费伦理观的特点。
-
《墨子》“尚贤”思想研究及现代释解
-
作者:
赵海玲 来源:河北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墨子》 尚贤 人才思想
-
描述:墨子,名翟(约公元前468----前387),战国时期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者。宋昭公时期为宋国大夫,自称“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事”[1]p445(《墨子·贵义》),初“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
-
墨子和谐社会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
作者:
周磊 来源:山东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子和谐社会思想 现代价值 和谐 和谐社会
-
描述:“和谐”与“和谐社会”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化思想遗产。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和”被应用到天、地、人的各种关系中,被界说为一种内外协调、上下有序的状态。而这种观念应用到关于理想社会的构想上,即形成“和谐社会”思想,则反映了古代先民们所追求的美好理想。“和”的蕴意非常深刻,它是由诸多性质不同或对立的因素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这些相互对立的因素相互补充、相互协调,从而形成新的状态,使整体富于生机和活力。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理想社会的构想大都贯穿着“和”的深刻内涵,从而使之成为以“和”为中心的社会理想。所谓“和谐社会”,就是整个社会要实现“和谐”,即社会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各个构成要素彼此之间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理想状态, 中国传统文化曾有多种和谐社会的构想。无论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谐,还是强调人与社会的和谐,都从不同侧面,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想资源。墨子的和谐社会思想与中国“和文化”一脉相承,是中国“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后人勾勒出墨子心目中和谐社会的面貌:兼爱互利、反对掠夺和暴力;选贤与能、公平竞争;节用爱财、反对铺张。这种构想尽管反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