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墨子交相的利益观
作者: 谭培文  来源: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交相利  兼爱 
描述:墨子思想的核心是之所生、之开源,兴除害是墨子“兼爱”思想的出发点。兴与除害,兴利是重点,兴的具体途径是交相,而交相又必须以相爱为前提,交相所依据的原则是“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墨子
试析墨家兼爱的法律观
作者: 张晓光  来源: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家  法律观  兼爱兼利  立法原则 
描述:墨子和以他為代表的墨家,適應當時公佈成文法的社會發展大趨勢,在他們“相愛、交相”的主體思想構架下,站在“賤者”、“弱者”、“貧者”等下層勞動者的立場上,通過展開對維護“貴者”、“強者”、“富者
墨子“交相”商业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作者: 郭智勇  来源:商业研究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交相利”  商业伦理精神  现代价值 
描述:商业关系的伦理调节源于交换的客观存在,在墨子看来商品交换既是生活需要,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关乎人与人的"生"之大计。基于交换基础上的商业关系当以"交相"加以规约,惟其这样才能体现"相爱"之义
墨子从生产和“民利”出发的思想试论——谈对郭沫若贬墨观点的不同看法
作者: 阳正太  来源: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描述:墨子姓墨名翟,鲁国人,约生在孔丘之后,孟轲之前,即春秋末战国初的时代。他是墨家学派的的创始人。墨家学派与孔丘为首的儒家学派在当时同样著名,儒墨并称,瞥之为:“世之显学”(《韩非子·显学》)。《吕氏春秋·尊师》也说:“孔、墨徒属弥众,弟子弥丰,充满天下”。墨子是我国古代社会的一位伟大思想家,研究他的思想的可靠史料是《墨子》这部著作。通观这部著作,其中贯串着一个基本观点,那就是“强乎耕稼树艺”,“强乎纺绩织红”,以“兴天下之利”。即是努力发展生产,关注百姓利益。这个基本观点贯串在
墨家政治冲突与政治整合思想研究
作者: 胡锐军  来源: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政治冲突  政治整合  墨家  兼爱 
描述:“墨子精神”依然在不同的时代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 ,无论何时墨学总有许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去探究 ,也总能发掘出许多新的理论点 ,其政治冲突与政治整合思想就是一个墨学新探的亮点。
墨家政治文化新探——墨家政治冲突与政治整合思想研究
作者: 胡锐军 杨占国  来源: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政治冲突  政治整合  墨家  兼爱 
描述:在不同的时代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无论何时墨学总有许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去探究,也总能发掘出许多新的理论点,其政治冲突与政治整合思想就是一个墨学新探的亮点。
论《墨子》的“
作者: 张乘健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墨学研究  墨家哲学  兼爱  有神论  哲学体系  孔子  孟子  宗教思想  天志 
描述:墨家哲学经历二千年的沉霾,在近代得到高度评价,由于沉霾的时间过久,褒贬波动的幅度过大,使探讨墨家哲学的本来面目增加了难度. 孟子对墨子哲学有一段著名的评论: “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者,天子之事也.……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
墨子“义”“”研究
作者: 梁祥鹏  来源:青岛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子  义  利  义利观 
描述:先秦时期的义利之辨在诸子百家争鸣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先秦显学之一的墨子对“义”“”多有论及,成为其思想主张的重要内容。从语义学的角度考证“义”“”的概念,分析义利问题的产生以及先秦时期儒家
浅谈墨子“相爱”思想与当下中国法制发展和道德建设
作者: 宁婧  来源:法制博览(中旬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兼爱思想  道德  法制发展 
描述:"兼爱"是墨家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兼爱"主张整体的爱,人与人之间无差别的爱。"兼爱"思想作为墨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对中国的法制发展和道德建设有着深刻意义。
从孔子的“仁”到墨子的“
作者: 赵纪彬  来源:孔子研究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孔子  墨子  论语  子贡  奴隶主贵族  逻辑学  推理形式  实践态度  孟子  朱熹 
描述:史伯的“去同取和”思想,通过晏婴而影响于孔子;并由孔子将它发展成为维新路线,而与激进的变革路线相对立。《论语·子路》篇所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即其明证。何谓“和”?何谓“同”?两者的关系又如何?清儒黄式三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