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图片
视频
资料
-
墨子“兼爱”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代启示
-
作者:
陈旭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兼爱 和谐社会 现代启示
-
描述:墨子的“兼爱”作为先秦时期唯一主张平等爱的思想,要求“兼相爱,交相利”,用平等无差别的爱协调君臣、父子、国家之间的关系,创造充满爱的社会。他将爱的范畴横向延伸到一切具有生命的物质,包括社会地位低下的奴隶、自然界的花草树木;纵向延伸到上世与下世,表达了最原始的平等观念与持续发展观念。现阶段,我国正处于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协调好人际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而墨子的“兼爱”思想作为传统文化的精华,对实现任务和目标具有重要的启发。本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墨子“兼爱”思想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以及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难点与创新点。第二部分,主要论述墨子“兼爱”思想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墨子“兼爱”思想所凝结的爱无差等、相爱交利、爱利万民等的主要内容。第三部分,主要论述和谐社会提出的背景与内涵、和谐社会的现代性维度以及和谐社会建设对“兼爱”思想的吸纳。其中和谐社会的现代性维度主要是讲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摆脱现代性所带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主观主义,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扬弃价值理性,在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文化软实力;扬弃工具理性,走向生态文明路,更好地建设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建设对“兼爱”思想的吸纳,则主要是从墨子“兼爱”思想中寻找与和谐社会建设相容的契合点,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第四部分,阐述“兼爱”思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现代启示。墨子“兼爱”思想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同时对和谐社会建设也具有积极启示。其局限性指墨子“兼爱”思想缺乏群众基础,缺少精神支撑,未能与时俱进,这是我们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尽力规避的。同时,墨子“兼爱”思想的积极启示主要体现在,有助于协调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有助于社会公共道德体系建设;有利于集体主义原则的弘扬;有利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更有助于人们由“兼爱”到“间爱”思想观念的转变,更好地建设和谐社会。
-
墨子的兼爱思想及对构建我国和谐社会的意义
-
作者:
鞠明霞 来源:山东师范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和谐社会 兼爱思想
-
描述:先秦时期,墨子的兼爱思想独树一帜.墨子的兼爱思想有着深远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来源,政治上,社会制度正处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变迁中,这就为墨家"兼爱"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温和的土壤;经济上,当时社会正处在春秋向战国的过渡时期,社会出现了大变动,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的革新,促使了生产关系内部的大幅度调整,旧的奴隶制度行将崩溃,新的封建制度正在孕育萌生:文化上,墨子身处百家争鸣时期,不可避免地受到孔文化的浸润,同时,墨家又同其他诸子一样,受到古文化的熏陶,特别是出生地邾娄地方文化与尧禹舜古人文化的熏陶感染.由此借鉴批判,最终形成了墨家的"兼爱"思想.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兼以易别",主张无差等的对生命整体的爱,墨子的"兼爱"是与"交别"相对立而存在的,兼爱原本是要兼爱所有的天下的人,人类整体,墨子把其引申为广爱天下一切具有内在生命本质的事物及至整个宇宙,包括自然界所有一切具有生命内涵的事物.但墨子的"爱"又很有原则,"爱人"不包括盗人之类的危害他人、危害社会的人在内的,并且这种"爱"是相互的,爱人若爱己,是对生命的、整体的相互的爱.这种爱又通过修身、尚贤、非攻、非命、节俭等途径和方法表现出来.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以及自身存在的问题,墨家的"兼爱"思想在秦汉之后渐渐衰落.但总的来说,作为一种理论观点,墨子的"兼爱"思想与同时代的其他学派的思想相比较具有自身的历史价值,它区别于儒家之"仁爱",打破了宗法血缘制度上的亲亲有别的"爱",主张建立无差别的全人类的爱,承认了人的主体性,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功利主义思想体系同时,墨子的"兼爱"又,把"爱"与"利"恒相连,始终从广大人民的利益出发,从现实出发,并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墨子的"兼爱"思想有助于调节人际关系、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有助于社会主义公德的建设,对于构建我国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墨子非攻思想及对构建和谐世界的意义
-
作者:
赵英莲 来源:山东师范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意义 非攻 和谐世界
-
描述:墨子非攻思想是中国人民酷爱和平的旗帜。墨子生活的春秋战国时期,战乱频繁,兵连祸接,墨子从兼爱出发,大力提倡非攻。所谓非攻,简单的说就是反对侵略战争,但是墨子也并不一概的反对所有的战争,他坚持自卫的正义战争。同时墨子的非攻思想还蕴含着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准则,墨子要求国与国之间相互爱护,国与国之间互利互惠,不要损害别国的利益。这寄寓了墨子对于消弥战乱、实现和平、建立和谐世界的理想。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说,墨子虽然没有认识到战争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对战争的危害论证也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但是他把攻战归结为最大的不义,并且从道德上予以谴责,这体现了他对和谐世界的一种美好的愿望。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并要进行科学的弘扬。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们对墨子提出的非攻思想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探索,希望能对构建和谐世界提供必要的借鉴。墨子提出的非攻思想的内涵,和今天我们所倡导的和谐世界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如何吸收和借鉴墨子非攻思想的合理成分以构建和谐世界,是一个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课题,值得我们认真探索和研究。本文系统考察了墨子非攻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理论渊源,在此基础上深刻挖掘墨子非攻思...
-
功利主义视域下墨家与密尔伦理思想之比较
-
作者:
左少杰 来源:昭通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功利 功利论 正义 墨子 密尔
-
描述:中国古代的墨家和近代密尔对功利论伦理学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两者分别根据自己所处的年代,创造出适合时代需要的伦理学思想。前者的"人之所欲"有着规定性的对象,即"必需"和"实用"的东西;后者的"快乐"作为"幸福"的条件之下的对象则极为丰富,即只要是"快乐"的都是好的、善的。在道德制裁上,前者利用外在的"天鬼"观念来阐发;后者运用内在的"良心"来说明。前者的伦理出发点是"天下之利";后者的出发点乃"个人利益"。然而,在跨越几千年的时间里,两者都看到了情感在人的道德行为中的支撑作用。
-
马克思主义适度消费观与中国墨家合理消费思想比较
-
作者:
王学荣 来源: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马克思 墨家 适度消费观 合理消费主张 社会再生产
-
描述: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不仅对消费进行了科学的分类,深入探讨了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深刻分析了消费与生产之间的关系,而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度消费观。马克思的适度消费观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与消费进行深度剖析而得出的科学结论;中国古代墨家从"兼相爱、交相利"的功利伦理原则出发,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主旨,主张节俭、反对浪费,亦提出了合理消费的理念。二者"生长"于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土壤",且在时间、空间上均相去甚远,却在消费问题上得出了如此相似的结论。尽管时代已经发生了变化,但马克思的适度消费观与中国墨家提出的合理消费理念对认识当今消费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
战争哲学:传统墨家思想与西方现实主义理论的比较研究
-
作者:
瞿琼 魏容 唐槿瀚 何建春 胡绍林 尹志伟 仲攀龙 来源: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西方 战争哲学 观念差
-
描述:我国古代著名军事学家墨子提出的兼相爱,交相利、有义征不义、重备防患等防御性军事思想反映了我国古代学者对战争哲学的思考;存在于西方的战争思想流派众多,但主要是强调自身安全和军事手段重要性的进攻性军事
-
前期墨家论证法则之形式、蕴义与影响-以“三表法”为主的观察
-
作者:
暂无 来源:台北大学中文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家 三表法 逻辑 实证主义
-
描述:前期墨家论证法则之形式、蕴义与影响-以“三表法”为主的观察
-
墨家的“节用”观与可持续发展——中华民族节俭的价值观及其现代意义
-
作者:
余育德 来源:学习与实践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家 节用 可持续发展
-
描述:《墨子》对“节用”价值观和“利民”价值标准作了系统论述,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既是中华优秀传统的继承发扬,又是新中国“勤俭建国”方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创造性发展。
-
墨家管理思想及其现代意义:以领导者治身管理思想为例
-
作者:
邢楠 来源:吉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墨家 领导者 管理思想
-
描述:古与今比虽时异势殊,但对管理者的品德素质的要求则具有共通结构,本文经由墨家领导者治身管理思想的分析,归纳出墨家领导者治身管理思想的体系构成,即义勇相融的心理素质、创新进取的管理素质、兼爱互利的价值观,并揭示其现代意义。
-
基督教“圣爱”与墨家“兼爱”:“爱”与“正义”关系理论的类型学考察
-
作者:
马腾 来源:中山大学法学院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一、爱与正义的问题:"宗教与法律"的桥梁宗教与法律的关系问题,伯尔曼曾在《法律与宗教》中第一章指出两者在四个方面的同质性。该书第三章《宗教中的法律》专门讨论了"爱与法律"的问题,强调两者的紧密联系。可见"爱"是宗教与法律关系问题的一个媒介。于是,在"宗教中的法律"或是"法律的宗教因素"这一范畴中,宗教与法律的关系典型地体现为爱与正义的关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