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惠施等辩者的辩证命题及其与《墨经》关系
作者: 董志铁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逻辑)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惠施  《墨经》  无厚  无限分割  同命  经说  形式逻辑  再分割  无限小  “端” 
描述:惠施及初期辩者的思想是否纯属诡辩?它与《墨经》是什么关系?这历来是思想史、哲学史乃至逻辑史研究中歧见最多的问题之一。一种意见是,这两派就是一派,甚至作者相同。另一种看法是,这两派思想之间的关系有如水火,形同冰炭。第三种意见则认为两派之间既有相同点,又有相异之处,互相影响,互相补充。
析《墨经》凹面镜成象实验——“中”是焦点而不是球心
作者: 关增建  来源: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经》  成象光学  中缘  经说  中字  学史  明视距离  移动范围  直接投射  已知物 
描述:《墨经》第124条记载了墨家的凹面镜成象实验:“鉴位(笠),景一小而易,一大而正,说在中之外、内。”《经说》对补充解释道:“鉴中之内,鉴者近中,则所鉴大,景亦大;远中,则所鉴小,景亦小,而必正。起
浅析墨子“兼相爱、交相利”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启示
作者: 李红敏  来源:才智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兼相爱  交相利”管理  当代启示 
描述:"兼相爱、交相利"学说是墨子思想的核心和精华,是墨家学派区别于先秦其他学派的根本标志,惟兼爱交利,是以追求贤能政治,爱利万民,假天行道;惟治国安民,是以发展生产,反对奢侈,节用节俭;墨子的管理主张,是针对时弊而发,具有明确的政治目的以及较强的时代感,对今天管理科学的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墨子思想的功利主义与墨学衰微原因
作者: 魏义霞  来源:山东社会科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功利主义  谋利之方  利之主体  利之内涵  墨学衰微 
描述:墨子秉持功利主义原则:从谋利方看,墨子推行“为天所欲”和“兼相爱,交相利”两条谋利路线;从利之主体看,墨子强调“三利”,呼吁兼顾天、鬼、人三方面的利益,其中的人之利既有国家群体之利,又有百姓个人
从墨家起源看墨子的政治哲学思想
作者: 韦性吕  来源:岁月(下半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家起源  兼爱  非攻  尚贤  尚同(天志)  明鬼 
描述:墨子是战国初年鲁国人,他曾受过多重文化思想的熏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政治哲学思想包括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他的政治哲学思想中的有益成分对维护国际和平、公平正义、选贤任能、互帮互助等有着重要意义,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非常独特的价值.
《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墨子思想微探
作者: 王妍  来源: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家学派  民众伦理  尚贤 
描述:墨家思想虽遭汉武帝废黜,但在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中并未绝其影响.中国古典小说所受墨家学派的影响,反映了作者对其思想的认同.在崇尚儒学的封建社会,作者对墨学的认同性只能隐藏在作品中,《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墨子思想的体现即是很好的例证.
墨子教育思想发微——以民生关注为切入点
作者: 花文凤  来源: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天志  墨子  兼爱  利天下  非乐   
描述:墨子教育思想以兼爱为核心,以利天下为第一要务,以非乐、节用、节葬为介质,以天志为依托,推行义政,最终培养兼士及实现兼爱天下,以利天下人的社会理想。如今,民生难题如何攻克,须对流变中的墨子教育思想加以传承、汲取和借鉴。
墨子“义”概念探析——从儒墨义利辨角度审视
作者: 毕明良  来源:江淮论坛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义利之辨  义  利  行为准则  墨子 
描述:墨子的“义”是一种外在强加给人的是非善恶标准和行为准则,其使人“为义”、“行义”靠的是赏罚,诉诸人的自利之心。与儒家义利辨强调以“义”为行为准则相似,墨家也主张以“义”为行为准则,但其“义”的内涵
一九三○年台湾儒学、墨学论战思维与诠释
作者: 翁聖峰  来源:台北师院语文教育学系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儒学墨学论战  台湾传统思想  台湾儒墨论战  連雅堂  张纯甫 
描述:東渐今日”宜堅固有的儒膛,二派對學問優先次序的主張不同, 而墨學“兼愛”與儒學“仁學”的差異性更是他们討論的重心。日治時期的台湾在日本化、现代化的强大 壓力之下,知識分子無不苦思因應之道,傳統文人
试论因明、墨辩和西方逻辑传统非演绎推理异同
作者: 赵凤珠  来源: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部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古印度的因明、中国古代的墨辩、古希腊的逻辑是古代世界三个不同的逻辑传统。从各种逻辑思想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辨别三个传统的同异,从共性中寻找规律,从个性中发现特点,对于发展逻辑学是有益的。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出发,从各自逻辑体系的自身发展中,以西方形式逻辑为参照,从探讨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