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图片
视频
资料
-
浅析墨子兼爱思想在当代社会的借鉴意义-从“非攻、尚贤、尚同”着眼
-
作者:
殷柏玲 来源:俪人(教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尚贤 尚同 政治
-
描述:墨家思想包括以兼爱为核心的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等十个主张.本文从兼爱在政治层面表现出来的非攻、尚贤、尚同三方面着眼,从政治建设视角出发,分析其在当代社会借鉴意义.
-
义:墨子“尚同”理论的正当性基石——兼论“尚同”专制说
-
作者:
程宇宏 来源:职大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尚同 义 正当性
-
描述:二十世纪以来,学者们用西方学术框架整理国故,而墨子的“尚同”说,常被学者们解释为“专制主义”,进而被称作中国历史上“独裁与暴君的始作俑者”,受到严厉的批判。事实上如果把“尚同”学说置于墨子自身
-
[0图]中国食文化研究会墨子文化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平顶山隆重举行
-
作者:
墨子文化研究中心 录入时间:2017 文献类型 :图片
-
描述:中国食文化研究会墨子文化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平顶山隆重举行
-
[0图]靓丽女神节 免费旅游在墨子古街—携手画眉谷免费火爆进行中…
-
作者:
墨子文化研究中心 录入时间:2017 文献类型 :图片
-
描述:靓丽女神节 免费旅游在墨子古街—携手画眉谷免费火爆进行中…
-
[0图]群书治要译注 第20册 卷33 晏子 司马法 孙子兵法 卷34 老子 冠子 列子 墨子
-
作者:
唐 魏徵 褚亮 虞世南 萧德言 《群书治要》学习小组译注 来源:北京:中国书店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群书治要 政书 唐代 译文 中国 注释
-
描述:《群书治要》,又名《群书理要》,是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初年令谏官魏征及虞世南、褚遂良、萧德言等人整理历代帝王治国资政史料,撷取经、史、子中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精要而成的一部资政巨著。上始五帝,下迄晋代,自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采摭群书,剪截淫放”,博采典籍六十五部,计五十余万言,于贞观五年(公元631年)编辑成书。《群书治要译注》对《群书治要》原经文进行字词注释、白话翻译,分为二十一册出版。
-
中华新文化建设视域下的儒家公正观与墨家平等观的对比研究
-
作者:
张希宇 王友才 曹木易 来源:山东工会论坛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中华新文化建设 儒家公正观 墨家平等观 儒墨优势互补
-
描述:公正和平等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之一,当然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核心价值目标之一。不仅如此,公正与平等还是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来说,伴随贫富差距
-
先秦儒墨政治思想异同考——兼论墨家十论对儒家思想的承继、抵制与创新
-
作者:
蒋开天 来源:宜宾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儒家 墨家 天志 尚贤 仁 兼爱 非乐 非命
-
描述:先秦时期,儒、墨两家在政治思想方面同中有异,异中存同。特别是墨家十论对儒家思想在"天"、"命"、"鬼"、"神"、治国选材、仁爱同类、攻伐、礼乐、丧葬等诸方面都有所秉承但又独具特色,总体言之,异大于同。儒家在"敬鬼神而远之"的倾向于无鬼神的观念、主张国家统一、保持适度礼乐等方面优于墨家,而墨家在兼爱全体之人、驳斥非正义攻伐、主张薄葬短丧、反对礼繁乐杂等方面则更加契合当时的社会现实。
-
从「爱利安民」、「贵公去私」及「不偃义兵」寻绎《吕氏春秋》的墨家思想与精神
-
作者:
白峥勇 来源:台北市立教育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类)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吕氏春秋》 墨子 墨家学派
-
描述:从「爱利安民」、「贵公去私」及「不偃义兵」寻绎《吕氏春秋》的墨家思想与精神
-
论墨家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参考价值
-
作者:
刘邦凡 朱广荣 来源:燕山大学文法学院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墨家 政治 经济 社会 价值
-
描述:理念对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不无借鉴意义和指导价值;2、墨子兼爱社会管理思想对维系社会安定有特殊作用;3、墨家经济思想与方法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有重要启示;4、墨家军事思想对于我国国防建设也
-
“墨辩逻辑学”解构(上):从《小取》的逻辑矛盾看墨辩与逻辑学的根本区别
-
作者:
程仲棠 来源:学术研究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辩逻辑学” 逻辑学 逻辑矛盾 具体推理 推理形式 抽象方法 直观方法
-
描述:逻辑学。墨辩与逻辑学有根本的区别,它们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是对立的,逻辑学用抽象方法研究推理形式,墨辩则用直观方法研究具体推理,由于没有判定推理是否有效的形式标准,推理的取舍以具体内容为准,结果被语言现象和意识形态引入迷途,走向逻辑的反面,即逻辑矛盾。矛盾的症结就在《墨经》的《小取》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