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图片
视频
资料
-
墨子“兼爱”思想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付诸实践的可行性论证
-
作者:
刘世昱 来源: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兼爱”思想 社会主义制度 付诸实践
-
描述:墨子的兼爱思想是一种绝对的、无差等的爱,而这种思想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前,由于经济和政治的原因,没有付诸实践的可能性,但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兼爱思想有了可以付诸实践的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条件,特别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意义。
-
回归自然 寻求自我 包容兼爱:莫里森对人类生存发展的思索
-
作者:
吴金莲 来源: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莫里森 归属感 追寻自我 多元文化共存
-
描述:多元化世界中应该如何包容兼爱,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中实现人类的共存发展的思想进行了分析。旨在探讨莫里森作品对迷失自我、私欲膨胀的现代年轻人的教育意义。
-
“兼爱”与“博爱”:浅谈墨子思想中闪烁着的天主教精神
-
作者:
马达钦 来源:中国天主教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兼爱” 天主教 精神 子思 博爱 春秋战国时期 诸子百家 中国历史
-
描述:若问我诸子百家中更喜欢哪一位,或哪一种思想,我想我更喜欢墨子。墨子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兼行动者,而墨子所创立的墨学,更可说是中国文化中一种真正深刻的思想、一种无比宽广的襟怀、一种积
-
试论墨子“兼爱”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
作者:
俞德明 来源: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兼爱 复仇心理 民转刑 和谐社会
-
描述:墨子以"兼爱"学说为中心的道德观,对我国道德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墨子的"兼爱"思想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弘扬墨子的社会关系"兼爱"论,对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
-
论墨家管理思想的核心:“兼爱交利”及其现实意义
-
作者:
王同勋 来源:财经论坛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
描述:论墨家管理思想的核心:“兼爱交利”及其现实意义
-
刍议墨子“兼爱、尚贤”思想在高校学工队伍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
作者:
杨盛彪 彭冬芳 卓福宝 来源:学理论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兼爱 尚贤”思想 学工队伍 人才培养
-
描述:依据墨子兼爱、尚贤思想,侧重分析了墨子兼爱、尚贤思想在高校学工队伍人才培养中作用,重点探讨了高校学工队伍建设、培养和发展等内容,对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促进高校学工队伍建设具有一定的作用。
-
刍议墨子“兼爱\尚贤”思想在高校学工队伍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
作者:
暂无 来源:学理论·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兼爱 尚贤”思想 学工队伍 人才培养
-
描述:依据墨子“兼爱、尚贤”思想,侧重分析了墨子“兼爱、尚贤”思想在高校学工队伍人才培养中作用,重点探讨了高校学工队伍建设、培养和发展等内容,对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促进高校学工队伍建设具有一定的作用。
-
浅析墨子兼爱思想在当代社会的借鉴意义-从“非攻、尚贤、尚同”着眼
-
作者:
殷柏玲 来源:俪人(教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尚贤 尚同 政治
-
描述:墨家思想包括以兼爱为核心的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等十个主张.本文从兼爱在政治层面表现出来的非攻、尚贤、尚同三方面着眼,从政治建设视角出发,分析其在当代社会借鉴意义.
-
华夏天竺 兼爱尚同——关于印度作家与中国文化关系的对话
-
作者:
季羡林 郁龙余 来源: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印度 中印文化 华夏
-
描述:本文是我国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和我校郁龙余教授为《梵典与华章:印度作家与中国文化》一书以“对话”方式所作的卷首语。季先生虽已94高龄,而且住院疗养,但仍思维敏捷,笔耕不止,每日可写2000字。在这篇《对话》中,他重申了自己的一些基本观点,还提出了许多新的真知灼见。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当代思想学术重镇的堂正和深厚。本刊征得作者同意,予以全文刊出,以飨广大读者。
-
“重义轻利”与“兼爱互利”:以义利为视角管窥儒墨之和谐观
-
作者:
萧伯符 钟婷 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法史学专业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儒家思想 墨家思想 道德法律 人际关系
-
描述:和谐,就是指有差别的各个部分协凋一致地联系在一起。和谐社会,包括个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体系各组成部分的和谐,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这种和谐的社会状态。是自古以来人们就不断追求的理想的社会生活境界。《中庸》有云:“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又云:“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自古及今,人类都在设计并努力实践着这种“和”的境界。不论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还是人与人的和睦相处,直至个人与家、国的和同一体,整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都期望在和谐的状态中运转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