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兼爱,博爱:三种爱人观的比较认识
作者: 王玲  来源:人民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仁爱  兼爱  博爱 
描述:公正之间关系的架构是有区别的。 分析三种爱人观的人性论基础和道德起源可以看出,仁爱是一种出自人的善良本性的行为,仁爱思想是以人为中心、情感性的;墨子从现实功利出发谈人性问题,兼爱思想在本质上是以利为本
兼爱”与“仁爱”、“博爱”:论墨家“兼爱”伦理的现代文化价值
作者: 胡激  来源:苏州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兼爱  仁爱  博爱 
描述:本文通过对墨家的“兼爱”与儒家的“仁爱”、基督教的“博爱”的比较研究,指出了它们是以“爱人”为共同的伦理内容的,但在道德动机上,基督教的“爱人”是为神(上帝),儒家的“爱人”仅仅是为人的尊严,墨家
墨经译释的困境与出路
作者: 樊国萍  来源:毕节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经  墨子  墨经校释  墨经译释 
描述:墨经定性不到位、经文复位混乱、文字训诂难以触及经意、体系解释优势未得发挥、历史解释运用难度大、文本译释与思想研究界限混淆,墨经译释面临困境种种,导致学界"百家争鸣"而读者莫衷一是。对此逐一分析,并提
先秦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思想的比较研究
作者: 葛婷  来源:东南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先秦  儒家仁爱  墨家兼爱 
描述:中国先秦时期是我国思想上最富有创造力的时期,而当时的儒学与墨学并称为“显学”。“仁爱”和“兼爱”思想分别是儒学和墨学的核心思想,是儒墨积极救世的法宝。先秦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既有相同之处,亦有区别所在
仁爱”、“兼爱”之比较研究:以身份观为视角
作者: 李晶鑫  来源:青年文学家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仁爱  兼爱  身份 
描述:儒家的"仁爱"强调爱的推行要依据身份的现实存在,讲究差别等级式的推行;而墨家的"兼爱"强调爱的推行不应受制于身份的限制,讲究没差别的、普遍的推行。然而爱的推行既要以身份为基础又要超脱身份的限制。在
儒家“仁爱”之自律性与墨家“兼爱”之他律性
作者: 骆毅  来源:滁州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儒家  墨家  仁爱  兼爱  人性  自律性  他律性 
描述: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社会动荡,礼崩乐坏,儒墨对社会的现实状况产生深深的忧患意识,他们推崇圣王,以平治天下为己任,寻求救世济民之良方。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找到的是"仁爱",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找到的是
仁爱”与“兼爱”:两种不同的和谐文化传统
作者: 朱传棨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仁爱  兼爱  尚礼  尚义 
描述:儒家的仁爱思想与墨家的兼爱主张,都是针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失范而提出的救世方略,其宗旨是实现社会和谐。但儒、墨两家的和谐思想内涵和实质是不相同的。儒家以仁爱为宗旨的和谐思想是尚礼和谐,是以周礼规范
仁爱”与“兼爱”:两种不同的和谐文化传统
作者: 朱传棨  来源:中国德育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社会和谐  兼爱  仁爱  和谐思想  文化传统  墨家  思想价值  公平正义  儒家  宗旨 
描述:儒家的仁爱思想与墨家的兼爱主张,都是针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失范而提出的救世方略,其宗旨是实现社会和谐。但儒、墨两家的和谐思想内涵和实质是不相同的。儒家以仁爱为宗旨的和谐思想是尚礼和谐,是以周礼规范的有序和谐,不具有公平正
仁爱”与“兼爱”:两种不同的和谐友化传统
作者: 朱传綮  来源:中国德育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仁爱”思想  社会和谐  “兼爱”  传统  春秋战国时期  社会失范  思想内涵  和谐思想 
描述:儒家的“仁爱”思想与墨家的“兼爱”主张,都是针对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失范而提出的救世方略,其宗旨是实现社会和谐。但儒、墨两家的和谐思想内涵和实质是不相同的。儒家以“仁爱”为宗旨的和谐思想是“尚礼和谐”,是以“周礼”规范的有序和谐,不具有公平正义的思想价值。
博爱与仁爱兼爱的现代意义——呼唤人伦亲和
作者: 宋瑞芝 唐云波  来源: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人伦亲和  博爱  仁爱  兼爱 
描述:现代人在饱尝工业文明带来的寂寞之苦后 ,企望重新出现人际间的亲和。本文认为西方基督教中的“博爱”精神 ,东方智慧中的“仁爱”、“兼爱”思想在呼唤现代社会人伦亲和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同时 ,还分析了“仁爱”思想在调和人际关系方面更具优势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