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图片
视频
资料
-
墨子的强本节用经济思想探究
-
作者:
李雁蓉 来源:产业与科技论坛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经济思想 强力生产观 合理分配观 平等交换观 节用消费观
-
描述:墨子"强本节用"的经济思想可以概括为强力生产观、合理分配观、平等交换观、节用消费观四个环节。墨子经济思想的形成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历史现实以及墨家学派代表的小生产者的利益密切相关,对于今天市场经济理论仍有重大的启示作用
-
墨子“节用”思想对建设现代社会的启示
-
作者:
黄建聪 来源:观察与思考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资源节约型社会 环境友好型社会
-
描述:墨子认为,要使国家强大,人民富裕,必须提倡"节用"思想,崇尚节俭,努力耕作,强力从事,互帮互助。墨子反对统治阶级奢侈浪费,"节俭则昌,淫逸则亡"。现代社会,由于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开发,人们物质生活相对
-
墨子的节用思想与现代适度消费观简论
-
作者:
赵保佑 袁永飞 来源:职大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节用思想 适度消费观 可持续发展
-
描述:本文根据现代社会提倡的适度消费观,考察和分析墨子的节用思想,从中吸取其关于消费理念的合理因素而扬弃其消极成份,并通过现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融贯和转化,增益社会消费生活行为的理性内涵,传承优良传统和助推人类生活的理性消费,进而分析我国目前存在的部分过度消费行为和提出防治原则。
-
墨子的"节用"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
作者:
鞠龙克 来源: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节用 资源节约型社会
-
描述:墨子是我国历史上经济伦理思想相当丰富的著名思想家,节用是墨子经济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针对我国当前实际,党中央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大决策。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不是一蹴而就
-
墨子的节用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
作者:
杨小华 来源:东方论坛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节用 节葬 非乐 俭而有度 合理消费
-
描述:节用是墨子的重要思想之一,具体包含节用、节葬、非乐等内容。墨子的节用主张是中国传统消费观的主流,对于纠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某些不正之风,对于建构现代条件下的新型消费观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现代消费观的建构应立足当下并与传统的节用思想相承接,反对浪费,提倡俭而有度,合理消费,应是现代新型消费观的特点。
-
墨子的“节用”思想剖析及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
作者:
刘世海 来源: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节用 和谐社会
-
描述:和谐社会自古以来就是人类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墨子思想因其冷静而深刻的内涵,为我们解决所面临的社会问题提供了一些思路。本文首先从节用思想的缘由以及具体内容开始论述,尝试从墨子节用思想的角度来探讨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指出其思想仍然对当今社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墨子“节用”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
作者:
丛倩 来源:科技信息:学术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节用 和谐社会
-
描述:和谐社会自古以来就是人类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墨子思想因其冷静而深刻的内涵,也能够为我们解决所面临的社会问题提供一些思路,本文尝试从墨子"节用"思想的角度来探讨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
[0图]墨子快读-救世的苦行者
-
作者:
周富美 来源:海口:海南出版社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墨家 墨子 研究
-
描述:《中国历代经典宝库》套书从二十五万三千余册的古籍旧藏里归纳综合,分别由54名著名专家、学者编撰,用生动流畅的文笔,以白话文对历史经典重新撰写,本套丛书具有活泼明白,深入浅出,趣味化、生活化的特点,是“当代记述较多而常被翻阅的”一些书,开发了中国古典知识能源……
-
"为义"——墨子思想的价值指归
-
作者:
陈卫斌 来源:安徽文学(文教研究)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思想 义即利 为义
-
描述:墨子义利兼顾,认为义即利."万事莫贵于义","为义"是为人之大本;利而非义不利,义而非利不义,义利归一,是墨子思想之根本所在.
-
“强用节本”:墨子的实用主义设计思想
-
作者:
徐新红 来源:客家文博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强用 节本 实用主义 设计思想
-
描述:墨子的设计观念以实用主义的美学为基础,否定华丽的装饰与资源浪费,倡导营造设计以利民为根本,"强用"与"节本"为宗旨,提出了"三表法"的设计原则和评价标准,对当代的设计研究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