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图片
视频
资料
-
墨子的节俭思想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伦理启示
-
作者:
李秀艳 来源:商场现代化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节俭 民用 民利 节约型社会
-
描述:墨子的节俭思想是我们民族文化传统中的宝贵财富,对于我们今天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的伦理启示。
-
墨子的节用思想及其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启迪
-
作者:
沈玉梅 来源: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节用思想 节约型社会 启迪
-
描述:节用是墨子的重要思想之一,主要包括节用、节葬和非乐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它具有合理性和狭隘性的两重性。墨子的节用思想对当前建设节约型社会有重大的启迪意义:它要求我们在全社会形成节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墨子“节用”思想对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启示
-
作者:
窦宝国 来源: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节用 科学消费 现实意义
-
描述:墨子的“节用”思想构成了其经济伦理思想的核心,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深入挖掘墨子的“节用”思想对于缓解及杜绝当前我国不良消费现象,引导我们当代社会的科学消费,形成合理、理性的消费文化,具有积极而现实的意义。
-
墨子的“节用”思想对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启示
-
作者:
杨飞 刘海华 辛宇鹤 来源:商场现代化杂志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节用 资源节约型社会 启示
-
描述:地球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一对永恒的矛盾,这一矛盾决定了我国在利用资源时一定要提倡节约,反对浪费,尤其在我国资源十分短缺的情况下,更应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本文从古为今用的目的出发,重点论述了我国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中如何从墨子的“节用”思想中吸取一些有益的启示。
-
墨子民本设计思想在当代民生语境下的反思
-
作者:
艾小群 吴振东 来源:鸡西大学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民本设计 方法论
-
描述:墨子思想中蕴涵着丰厚且系统的设计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对当今设计与民生,现代科技文明与传统文化的断裂和冲突所带来的困惑具有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通过对墨子民本设计思想的研究,对现代设计进行反思,提升设计的社会、经济价值。
-
墨子湾水电站砌石拱坝的设计与施工
-
作者:
吕剑 来源:贵州水力发电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水工建筑物 砌石拱坝 等厚抛物线 结构布置 施工 墨子湾水电站
-
描述:墨子湾水电站坝址地形有左缓、右陡极不对称的特殊情况,其大坝的坝型设计采用了等厚抛物线双曲拱坝,这种坝型不仅技术先进、结构新颖、布置合理、施工方便,而且大大节省投资,改善了坝体应力及稳定条件,在不对称的"V"形河谷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文章对大坝的体型设计和施工作了详细的叙述.
-
墨子思想与中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
-
作者:
孙宇彤 孟祥彬 来源:华中建筑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兼爱 非攻 节用 园林设计
-
描述:该文从墨子哲学的“兼爱”、“非攻”、“节用”理论中,解读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零介入的设计思路、先质后文的功能美学以及低成本的经济思想,并以实践项目进行理论验证,论述了墨子思想与中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紧密联系。
-
从墨子《节用篇》透视现代主义设计思想
-
作者:
石琳 徐宁 来源:商业故事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节用 设计制作
-
描述:墨子《节用篇》从服装、建筑、舟车等方面论述设计制作的利与弊,阐述合理的设计制作,提出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带来的损失。《节用篇》的设计思想与现代设计思想中的功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简约主义思想不谋而合,学习研究《节用篇》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
墨子的节用思想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与启迪
-
作者:
谭茹轩 丁山 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现代景观设计 节用思想 功能性 经济实用
-
描述: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节用"、"利人"、"非乐"是其重要思想之一,它蕴含着丰富的设计思想,与20世纪现代主义设计中的功能主义相契合。同时他的节用思想也给现代景观设计以启迪与指导,从中
-
论墨子“正义”理念的现代意义
-
作者:
刘清平 来源: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家 正义 兼爱 不坑害人 平等
-
描述:在元伦理学和规范伦理学的维度上,墨子提倡"兼相爱交相利"、反对"别相恶交相贼"的正义理念都包含着一些原创性的因素,不但强调了正义旨在止恶的底线功能,而且还潜含着不坑害人的人权意识,尤其彰显了强不执弱的平等观念,其深刻性甚至超过了当代西方的有关学说,值得我们今天认真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