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杀盗杀人”的命题是否是偷换了概念
作者: 骆风和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墨子《小取》中有下列几个同样的推论: 获之亲人也;获事其亲事人也。其弟美人也;爱其弟非爱美人也。车木也;乘车乘木也。…………盗人也;杀盗杀人也。对这种形式的推论,是否偷换了概念,有不同意见,我想谈一下我的看法。这种形式的推论,肯定是附性法的推论,对此有下列规律:
《墨辩》对“白马马”命题含义的肯定和否定
作者: 刘志华  来源:逻辑与语言学习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描述:《墨辩》对“白马马”命题含义的肯定和否定
墨经《小取》“一是而一”语言表达的解构分析
作者: 祁小雯  来源:求索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辩逻辑  一是而一非  侔式推理  语言分析 
描述:"辞"和"说"是墨辩逻辑中的两种重要思维形式。以说出故,以故立辞。"一是而一"这一逻辑论断即为侔式推理的产物。本文对《小取》中"一是而一"这一逻辑论断的语言表述进行解构分析,研究发现在其中10个
从《墨子‧儒》探析墨家和儒家论辩的焦点议题
作者: 汤智君  来源:联大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家  非儒  非命论  鬼神  丧葬观 
描述:先秦時代,儒家孔子的形象,由於諸家學派論辯相而遭到或輕或重的扭曲或變異。儒、墨兩家因為競爭的關係,批評對方的言論尤其激烈。墨家有一篇文章〈儒篇〉,被視作墨家對儒家批評的總結;然而因其篇名及內容
试论因明、墨辩和西方逻辑传统演绎推理之异同
作者: 赵凤珠  来源: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部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古印度的因明、中国古代的墨辩、古希腊的逻辑是古代世界三个不同的逻辑传统。从各种逻辑思想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辨别三个传统的同异,从共性中寻找规律,从个性中发现特点,对于发展逻辑学是有益的。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出发,从各自逻辑体系的自身发展中,以西方形式逻辑为参照,从探讨各
重贤不尚贤 用贤且防贤:韩非贤能观初探
作者: 袁礼华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韩非  贤能观  明法  举贤任能  使贤用能 
描述:法”为的彀是韩非贤能观的本质。举贤任能,韩非主张以“参伍之道”察言识人,以“隐栝之道”大量使用一般人才,坚持原则反对用人的不正之风。使贤用能,韩非强调以法治官与用术禁奸相结合,充分调动百官尽忠尽责的积极性。
从深度翻译的视角对比分析《墨子》六部英译本——以“兼爱(上、中、下)”的英译为例
作者: 邓春  来源:外语教育研究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深度翻译  英译本  对比分析 
描述:在《墨子》为数不多的英译本中,本文选取6部重要译本(包括3部全译本和3部选译本),从深度翻译的文化视角出发,从宏观(译本的整体成书体例)和微观(哲学术语、文化负载词、修辞手法和特殊句式)两方面对比分析各译本使用深度翻译策略的具体情况,发现各译者在不同程度上采用了序言、导语、文内注释(包括脚注、注解、评述、解释等)、附录及参考文献,甚至一定的"题外话"等深度翻译策略,以期为以后译者进行典籍的深度翻译提供借鉴。
兼爱”与“功利”下的家庭伦理何以存在:墨子家庭伦理思想的悖论式建构
作者: 张方玉  来源:唐都学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家庭伦理  兼爱  功利 
描述:从墨子思想的整体看,“兼爱”、“功利”的主张与家庭伦理之间确乎存在诸多差异,致使其被孟子直接斥为“无父”。但实际上,墨子吸收了儒家“父慈子孝、兄友弟悌”的人伦思想,并且自觉或不自觉地沿袭了儒家“家国
基督教“圣爱”与墨家“兼爱”:“爱”与“正义”关系理论的类型学考察
作者: 马腾  来源:外国法制史研究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基督教义  正义论  兼爱  墨家  宗教性  天志  圣爱  历史变迁  墨子  法律 
描述:一、爱与正义的问题:"宗教与法律"的桥梁宗教与法律的关系问题,伯尔曼曾在《法律与宗教》中第一章指出两者在四个方面的同质性。该书第三章《宗教中的法律》专门讨论了"爱与法律"的问题,强调两者的紧密联系。可见"爱"是宗教与法律关系问题的一个媒介。于是,在"宗教中的法律"或是"法律的宗教因素"这一范畴中,宗教与法律的关系典型地体现为爱与正义的关系。基
兼爱”柏氏生命美学融合中西走在建构中国现代美学路上:宗白华对柏格森生命美学的取舍
作者: 秦凤  来源:商情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宗白华  柏格森  生命美学  融合中西 
描述:新文化运动的高潮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对于激进的反传统和固守传统的争执的热情已经慢慢消退,许多学贯中西的知识分子对于中西关系进入比较理性思考的阶段,在这个时候以宗白华为代表的美学大家们走上学术舞台,在不断学习,融合中西的过程中,理智的对中国美学现代化进程进行探索。在对柏格森生命哲学的接受过程中,面临国家内忧外患的趋势,如何在中国传统美学的理论体系直接下,对其进行取舍,西为中用,反思传统,建构各自的生命美学体系,也成为美学大家宗白华开始思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