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图片
视频
资料
-
今本《墨子》前七篇新考
-
作者:
徐华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
描述:今本《墨子》前七篇新考
-
墨子游鲁齐越宋卫楚考
-
作者:
郑杰文 来源:管子学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游鲁齐越宋卫楚 创立学说 非攻止战 老死鲁阳
-
描述:墨子在鲁国自创学说,曾与多人辩论;然后曾至齐、越、宋、卫、楚等地游说,宣传“非攻”等思想主张。墨子晚年游说楚之鲁阳文君,止其攻郑,并老死于楚之鲁阳。
-
《墨子》古本“目录”及佚篇考说
-
作者:
王长民 来源:管子学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目录 《汉书·艺文志》 佚篇 考说
-
描述:《隋书·经籍志》首次明确著录《墨子》书中有目录一卷,其后各种史志目录中均不见记载。《墨子》古本“目录”面貌如何,一直是墨学界聚讼不已、悬而未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墨子》目录出现较晚,大约亡佚于隋末唐初之际。西汉末年刘向校定《墨子》成书后,所撰写叙录并未单独成篇。近人蒋维乔等学者的学术观点,《汉书·艺文志》所载“《墨子》七十一篇”包括目录一篇,是不成立的。本文从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证分析。
-
《墨子》城守诸篇所载机弩考略
-
作者:
王震宁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城守诸篇 连弩之车 转射机 木弩
-
描述:机弩是我国冷兵器时代重要的作战工具,具有杀伤半径长,杀伤力大等优点,机弩制造技术的发展也是我国古代军事技术发展的缩影。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机弩出现并被大量运用于实战的时期,其中《墨子》一书中大量保留了连弩之车,转射机,木弩等各式弩兵器的制造与运用的记录,是研究先秦机弩技术发展中重要的一环。
-
“墨家出于清庙之守说”考析
-
作者:
郑杰文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学 清庙之守 诸子 王官古学
-
描述:本文通过对清庙节俭体制与墨家"节用"学说、"养三老五更"制度与墨家"兼爱"学说、"大射选士"制度与墨家"尚贤"学说、"宗祀严父"制度与墨家"右鬼"学说、"顺四时而行"理念与墨家"非命"学说、"以孝视天下"与墨家"上同"说的分别比较,认为: 春秋及其以前,学在官府,官府各职守有相应的职守责任和设置理念,从而构成"官学"的主要内容,并在"官学"流散的春秋后期起逐步"散于天下",因而被"百家之学"来继承和发扬。但是,《汉书·艺文志》对诸子学术出于王官古学的论说,或单从名号方面做文章,或仅就表面现来立说,因而具有将复杂的学术现象简单化的倾向。
-
《史记·儒林传》“禽滑厘受业于子夏”考
-
作者:
金德建 来源:史林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子夏 吕氏春秋 干木 史记 孔子 吴起 子贡 人学 司马迁 旁证
-
描述:《史记·儒林传》说: 自孔子卒后,子夏居西河,子贡终于齐,……如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厘之属,皆受业于子夏之伦。《儒林传》的田子方、段干木、吴起,《吕氏春秋·当染》说:“田子方学于子贡,段干木学于子夏,吴起学于曾子。”《尊师》也说:“段干木晋之大驵也,学于子夏。”三人学于子夏之伦,有《吕览》可作旁证。
-
跟着诚信厂家赚钱赚得踏实:访江西省兴国县运海农资化目墨经营部总经理肖运胜
-
作者:
孙文涛 来源:中国农资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诚信经营 总经理 兴国县 江西省 厂家 合作伙伴 行业
-
描述:从上世纪90年代初到现在,肖运胜在农资行业已经摸爬滚打20多年,回顾这么多年的经历.肖运胜表示自己前10年是在艰难痛苦中度过的。2000年以后赶上几次好机会才将事业做成现在的样子。不过他对农资行业很是眷恋,因为他的最大合作伙伴——开门子肥业的诚信经营,让他觉得赚钱很踏实。
-
《墨经》逻辑是中国古代(传统)形式逻辑的杰出代表(评所谓“论辩逻辑”、“非形式逻辑”和“前形式逻辑”说)
-
作者:
周云之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逻辑)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
描述:《墨经》逻辑是中国古代(传统)形式逻辑的杰出代表(评所谓“论辩逻辑”、“非形式逻辑”和“前形式逻辑”说)
-
对于梁启超先生著墨子学案中之墨子之宝利主义及其经济学说的质疑
-
作者:
暂无 来源:经济杂志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
描述:对于梁启超先生著墨子学案中之墨子之宝利主义及其经济学说的质疑
-
功利主义视域下墨家与密尔伦理思想之比较
-
作者:
左少杰 来源:昭通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功利 功利论 正义 墨子 密尔
-
描述:中国古代的墨家和近代密尔对功利论伦理学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两者分别根据自己所处的年代,创造出适合时代需要的伦理学思想。前者的"人之所欲"有着规定性的对象,即"必需"和"实用"的东西;后者的"快乐"作为"幸福"的条件之下的对象则极为丰富,即只要是"快乐"的都是好的、善的。在道德制裁上,前者利用外在的"天鬼"观念来阐发;后者运用内在的"良心"来说明。前者的伦理出发点是"天下之利";后者的出发点乃"个人利益"。然而,在跨越几千年的时间里,两者都看到了情感在人的道德行为中的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