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逻辑
作者: 孙中原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墨经》中所包含的墨家逻辑学说,是中国古代逻辑学的代表,对当时和以后的思想界有广泛深刻的影响,值得认真研究和继承。一、思维形式《小取》列举思维论辩形式说:“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即以语词概念标举事
墨家思维法则
作者: 袁振保  来源:《文艺研究》编辑部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印度有因明学,希腊有逻辑学,中国则有《墨辩》。《墨辩》是中国特色的逻辑学。可惜两千多年来,《墨辩》之学说未能发扬。除了少数学者知有《墨辩》之外,大多数中国人并不知中国也有自己的逻辑学。这种悲剧性的情况之所以发生,主要是因为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主张:罢
墨家认识
作者: 张红飞  来源:贵州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认识论  墨家  知识  逻辑  体验 
描述:认识与知识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认识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未知之知,若不以此为目的,那么认识对于人类来讲,就毫无价值,而讨论认识的问题,同样也没有了意义。所以,知识的获得与人的认识时紧密相关的,而知
墨家的语义
作者: 李之文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真值条件  语义三角  墨家  语义  验证 
描述:语义学的视角,从我国古代特有的语言材料《墨子》一书以及有关墨学的研究成果中挖掘出墨家语义学思想,并用现代语义学的观点和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形成较为系统的墨家语义。 墨家认为,名是
墨经研究得失
作者: 张仁明  来源:毕节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经  研究  经验  教训 
描述:墨经的解读与研究有其特殊性,前人对此已作出了不少成绩且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但也有需要吸取的教训。对墨经的解读及研究的得失作一总结,以期在今后的研究中继承发扬成功经验而吸取失败教训,使墨经的解读及研究更加接近墨经真谛。
《墨经》的认识
作者: 束际成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史)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描述:《墨经》的认识
《墨经》的“类”概念
作者: 谷振诣  来源: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经  “本质属性”  “种属关系” 
描述:近百年来 ,学界对《墨经》“类”概念的理解颇多分歧。总结前辈学者对“类”的研究 ,我们认为 ,“类”可以用“本质属性”来解释 ,但不能用“种属关系”来强解 ;在用“本质属性”解释“类”的同时 ,不能降低甚至排除用“相似性”对“类”的解释 ,因为这两方面的解释在理解《墨经》的逻辑类型时都不可或缺。
墨学新论
作者: 李源澄  来源:新中华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描述:墨学新论
墨学集合核心
作者: 钱永生  来源:史学月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单一核心  多核心论  集合核心论 
描述:历来的墨学研究者各自提出了自己的核心。总结了各种墨学核心的思维模式及其所重构墨子思想结构的模型 ,使人考虑墨子思想体系并不是单一核心的思想体系 ,也不是杂多思想要素凑合的体系 ,墨子
墨学衰亡的原因
作者: 罗维明  来源: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学  衰亡  原因 
描述:先秦百家争鸣时期,墨学一度同儒学并驾齐驱,但不久就急剧衰落。个中原委,本文归纳为两点。首先,墨家倡导的“兼爱”理想过于强调利他苦己,这种崇高境界常人无法达到,故它在古代中国缺乏坚实的生存土壤,只能昙花一现。其次,儒家奉行的“亲亲”原则迎合了宗法制农业社会里的人情世故,故得到统治者推崇,获得独尊地位,墨学则曲高和寡,受到冷落。时至今日,墨学并未完全过时。对于墨学的精华部分,我们应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扬光大
上页 1 2 3 ... 5 6 7 ... 79 80 81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