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 兼爱 博爱 孔子 墨子 孙中山
作者: 孟庆鹏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本文曾在内部刊物上发表,收到了一些读者的反映,比较集中的一条是,批评此文有过于苛求前人之嫌。对此,本文除在提交学术会之前作了一些修改之外,还想对研究历史的出发点发一些议论。著名美籍华人学者唐德刚先生在论述胡适时曾说过一段话,意思是,现代史学家治史,简单一些说譬如一般游客在钱塘
黄老道家墨家的批判与接受
作者: 郑开瑞  来源: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黄老道家  墨家  接受与批判 
描述:黄老道家产生于楚国,其主要特点是擅于采百家之长,因此当墨学思想在楚地传播与践行之际,黄老之学对其进行了接受与批判。
儒家 墨家和洪秀全的上帝
作者: 王庆成  来源:史学月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上帝  西方基督教  劝世良言  梁发  明清之际  犹太教  儒家  耶稣会  洪秀全  中国历史 
描述:一西方基督教的“God”,同中国原有的“上帝”实际上并不相当。基督教是承袭犹太教的,它的“God”名为耶和华,被认为是独一的神,而不是群神之上的最高的神。明清之际来华的罗马宗耶稣会教士曾用“上帝”一词来称呼他们的“God”,十九世纪前半叶来华的改正宗即新教教士也用“神天上帝”、“上帝”、“皇上帝”这些词来称“God”。在他们,实际上只是名词的借用,并不是在“上帝”之外还承认别的神。“天上地下,惟有耶和华他是上帝,除他以外,再无别神”。洪秀全1843年初次细读的梁发所著的
儒家墨家和洪秀全的上帝
作者: 王庆成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上帝  西方基督教  劝世良言  梁发  明清之际  犹太教  儒家  耶稣会  洪秀全  中国历史 
描述:一西方基督教的“God”,同中国原有的“上帝”实际上并不相当。基督教是承袭犹太教的,它的“God”名为耶和华,被认为是独一的神,而不是群神之上的最高的神。明清之际来华的罗马宗耶稣会教士曾用“上帝”一词来称呼他们的“God”,十九世纪前半叶来华的改正宗即新教教士也用“神天上帝”、“上帝”、“皇上帝”这些词来称“God”。在他们,实际上只是名词的借用,并不是在“上帝”之外还承认别的神。“天上地下,惟有耶和华他是上帝,除他以外,再无别神”。洪秀全1843年初次细读的梁发所著的
儒家墨家和洪秀全的上帝
作者: 王庆成  来源:史学情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描述:儒家墨家和洪秀全的上帝
儒家墨家的尚贤思想
作者: 邵长婕 张西锋  来源:国际人才交流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尚贤思想  墨子  春秋战国时期  尚贤使能  重要性  孔子  必要性  儒家  孟子  治理国家 
描述:儒墨两家在春秋战国时期相互对立,但均肯定了"尚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孔子明确提出"举贤才"而治天下,墨子同样提出"尚贤为政之本也",孟子也提出了"尊贤使能"的思想。在论述"举贤"方面,墨子似乎走得更远。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斗争非常激烈
基督教“圣”与墨家兼爱”:“”与“正义”关系理论的类型学考察
作者: 马腾  来源:中山大学法学院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一、与正义的问题:"宗教与法律"的桥梁宗教与法律的关系问题,伯尔曼曾在《法律与宗教》中第一章指出两者在四个方面的同质性。该书第三章《宗教中的法律》专门讨论了"与法律"的问题,强调两者的紧密联系
浅析墨子“兼爱”与孔子“仁爱”之不同
作者: 孙开 刘复汉  来源:青年文学家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兼爱  仁爱  差异 
描述:儒家墨家被并称为"世之显学"。"兼爱"作为墨家思想的核心,"仁爱"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儒墨之争一直是近来专家学者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先秦史上,两个不同流派,思想上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尤其是核心思想方面。
墨子之兼爱:与孔子仁爱说之比较
作者: 兰岚  来源:现代妇女(理论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仁  兼爱  爱差等  儒家  墨家 
描述:儒家墨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孔子的“仁爱”与墨子的“兼爱”思想又是各自思想的核心,对“仁爱”和“兼爱”思想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理清儒家文化和墨家文化的区分,吸取它们各自的优点,对于现代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仁爱兼爱思想的比较研究
作者: 杨学梅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仁爱  兼爱  儒家  墨家 
描述:儒墨两家作为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针对当时礼崩乐坏、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都提出了自己的思想主张。儒家推崇"仁爱",墨家提倡"兼爱",两种思想在施方式、义利观等方面体现了各自的差异和独特之处。同时,"仁爱"与"兼爱"在本质上却又有其共通之处。
上页 1 2 3 ... 6 7 8 ... 155 156 157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