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墨经》的物理成就与科学精神
作者: 张建祥  来源:兰台世界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经》  逻辑学  自然科学 
描述:公元前388年,墨子完成了他的重要著作《墨经》,其中大量笔墨对逻辑学、自然科学等学科作了详细论述,其贡献之巨大,地位之重要都不容置疑。
[0图]无求备斋墨子集成 36 墨子索 墨辩新注
作者: 严灵峰辑  来源:成文出版社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无求备斋墨子集成 36 墨子索 墨辩新注
孔子墨子论难文言范式流变论(下):墨子“语经”之源与体系
作者: 周兴生  来源:唐都学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事辞称  法语  语经三物  辞论三要素 
描述:华夏哲学有否论难能力是一个不曾讨论,但关乎其文化体系价值的问题。考释揭示,孔子、墨子皆重视文言哲学。孔子倡导法语以规范论难文言,还概括六典为经,其文言范式正确性来自演绎性。经之质在事辞称,其哲学基础在于六典文言构造的系式连缀。墨子继承发展了孔子法语及经思想,创造了语经体系。它有定义说求渔大三物。其必然性保障论难文言的正确性。他还从孔子经名推演出辞论。其三要素故、理、类皆有程式。故恃说,理有还原本意之程,类有十三格。全面揭示了墨辞之理的科学性。
吴毓江《墨子校注》墨守——论《墨子·备城门》诸篇著者及时代
作者: 秦彦士  来源: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吴毓江  《墨子校注》  《墨子.备城门》 
描述:《墨子》一书成书年代及作者一直是墨学研究的难题,尤其是《备城门》诸篇更是众说纷纭。吴毓江《墨子校注》曾有很好的考证,但也留下了一些问题,本文即对此作进一步的考证。
墨子游鲁阳及孟胜守鲁阳
作者: 郑杰文  来源: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游说  鲁阳文君  孟胜  阳城 
描述:墨子晚年游说鲁阳文君,死于鲁阳。由墨子游说鲁阳文君的说辞,可见墨家“非攻”学说成熟于墨子晚年。墨子死后,巨子孟胜继续守卫鲁阳,并死于阳城。自此后墨家出现派别分化。
孔子墨子论难文言范式流变论(上):华夏文言哲学发微
作者: 周兴生  来源:唐都学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事辞称  法语  语经三物  辞论三要素 
描述:华夏哲学有否论难能力是一个不曾讨论、但却关乎其文化体系价值的问题。考释揭示,孔子、墨子皆重视文言哲学。孔子倡导法语以规范论难文言。他还概括六典为经。其文言范式正确性来自演绎性。经之质在事辞称,其哲学基础在于六典文言构造的系式连缀。墨子继承发展了孔子法语及经思想,创造了语经体系。它有定义说求渔大三物。其必然性保障论难文言的正确性。他还从孔子经名推演出辞论。其三要素故理类皆有程式。故恃说,理有还原本意之程,类有十三格。全面揭示了墨辞之理的科学性。
先秦墨家语言实践及《墨子》文学意义
作者: 李雷东  来源:西北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先秦墨家  语言实践  名辩  《墨子》  文学意义 
描述: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思想快速发展的时期。今人无法目睹当时诸子的思想交锋,但通过阅读现存的文献,可以揣想“轴心时代”富有创造力的思想家们的活动。我们阅读先秦各家典籍,首先接触到的即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字是思维的载体,通过语言我们才能探知古代哲人的活动。在这里,对我们而言,语言不仅是载体,也成为一种存在,代表了先秦诸子存在的方式。诸子各家独墨家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的利他精神,特关注语言的问题。墨家颇重理智,其对语言的探讨也异于其他各家。墨家重视名辩,以理智态度对待语言问题,考察墨家的语言论及其语言活动,是研究《墨子》的一个基本角度。 本论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首先辨析了《墨子》书中“实”的意义。“实”这一概念在墨家辩学中处于基础地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综合比较众家解释,我们认为“实”所具有的象征意义并未受到重视,并对此进行了分析。其次,通过辨析《墨子》书中实词的同义关系,考察墨子对不同词类(名词、动词、形容词)词语的选择,从而探讨墨子思想与语言之间的内在关系。 第二章首先考察了与墨家语言论有关的“同异之辩”、“两可之辩”以及关于逻辑判断的言论,然后考察了...
《汉书·艺文志》有关墨家出于“清庙之守”论新
作者: 徐华  来源:学术界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家  清庙  清庙之守 
描述:《汉书.艺文志》认为,墨家出于"清庙之守",但如果仅将"清庙之守"作"掌管太庙或王祝之官"理解,不完全准确。《汉书.艺文志》以"清庙之守"命墨家,可能由多方面原因促成,但其主要用意应在于以"清庙"与"明堂"相呼应,暗喻墨学并非枯守之说,而亦为治政之术。
墨家巨子孟胜守阳城:与郑杰文教授商榷
作者: 张新河 张九顺  来源:平顶山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鲁阳国  墨子故里  孟胜  阳城国  方城 
描述:鲁阳在战国曾是楚鲁阳文君所守的鲁阳国,即今鲁山县;阳城是与鲁阳相邻的阳城国,即今方城县;墨子故里(实指籍贯地)本在鲁阳,说墨子游鲁阳是个错误;孟胜所守是阳城国和死于阳城国,并未守鲁阳和死于鲁阳;阳城君因吴起事件被收国,并非鲁阳文君被夺国,弄清这些基本概念,对墨子研究有重要意义。
先秦墨家语言实践及《墨子》文学意义
作者: 李雷东  来源:西北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先秦墨家  语言实践  名辩  《墨子》  文学意义 
描述: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思想快速发展的时期。今人无法目睹当时诸子的思想交锋,但通过阅读现存的文献,可以揣想“轴心时代”富有创造力的思想家们的活动。我们阅读先秦各家典籍,首先接触到的即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字是思维的载体,通过语言我们才能探知古代哲人的活动。在这里,对我们而言,语言不仅是载体,也成为一种存在,代表了先秦诸子存在的方式。诸子各家独墨家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的利他精神,特关注语言的问题。墨家颇重理智,其对语言的探讨也异于其他各家。墨家重视名辩,以理智态度对待语言问题,考察墨家的语言论及其语言活动,是研究《墨子》的一个基本角度。 本论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首先辨析了《墨子》书中“实”的意义。“实”这一概念在墨家辩学中处于基础地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综合比较众家解释,我们认为“实”所具有的象征意义并未受到重视,并对此进行了分析。其次,通过辨析《墨子》书中实词的同义关系,考察墨子对不同词类(名词、动词、形容词)词语的选择,从而探讨墨子思想与语言之间的内在关系。 第二章首先考察了与墨家语言论有关的“同异之辩”、“两可之辩”以及关于逻辑判断的言论,然后考察了...
上页 1 2 3 ... 8 9 10 11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