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墨子里籍应在之滕州
作者: 张知寒  来源:文史哲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里籍  鲁国  杨向奎  任继愈  再谈  张岱年  学术界  左传  邹鲁文化  墨学 
描述:墨子的里籍问题,历来众说纷纭。为解决这个悬案,1987年以来,我曾先后写过五篇论文,从不同的侧面进行探讨,所得的结论是:“墨子的里籍应在山东省滕州市境内。”此说,曾通函请教张岱年、任继愈、杨向奎
墨家“十论”是否代表墨翟的思想?:早期子书中的“十论”标语
作者: 戴卡琳 袁青 李庭绵  来源:文史哲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墨家  “标语”(motto)  十论  兼爱 
描述:现今的中国哲学史教科书几乎都以"十论"来介绍墨子的思想,即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通过详细阅读并对照《墨子》与其他早期子书,可以得出与此不同的结论:一、"十论
墨子的文化观
作者: 徐华  来源:文史哲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文化  优良文化 
描述:的依据与准则。从这个意义上讲 ,墨子探讨的 ,实际乃是优良文化的塑造和推广问题。但是 ,由于在其论述的过程里 ,本身尚有诸多矛盾及未明之处 ,因此 ,便使得墨子有关文化问题的探讨 ,显得较为抽象 ,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
墨子生卒年简考
作者: 任继愈  来源:文史哲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汉书·艺文志  孔子  子思  司马迁  孟子  公元前  史记  索隐  吕氏春秋 
描述:墨子生卒年,汉代有几家比较重要而影响较大的说法: (1)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只有二十四个字:“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日井孔子时,或日在其后。”(2)刘向:“在七十子之后
墨子的思想与墨者集团
作者: 楊向奎  来源:文史哲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墨家  君子  庄子天下篇  功利主义  吕氏春秋  思想  孔子  战国  集团 
描述:(一)墨子的身世关于墨子的国别和年代全曾经有过爭論,他的原籍是宋国人,后来長时期住在魯国。宋国有墨台氏,通志氏族略引文和姓纂曾经说: 墨氏……墨台氏……后改为墨氏……战国时,宋人墨翟著书号墨子。这一种说法很有道理,一直到南北朝时还有姓墨台者。史記殷本纪載殷后有目夷氏,广韵“夷”字
墨子的军事防御思想
作者: 李继耐 张希宇  来源:文史哲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非攻  军事防御  孙子兵法 
描述:军事防御,他还设计制造了相应的武器装备,将先进的科技手段运用于军事领域。墨子立足于小国的军事防御思想与孙子研究大国进攻规律的《孙子兵法》,既有相通之处,又有区别,两者构成了我国古代军事史上的“双子星座”。
墨子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
作者: 蔡尚思  来源:文史哲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思想  思想体系  儒家  墨家  孔子  历史地位  孟子  当代价值  显学  学术思想 
描述:、法、佛等家,墨子也是最先反儒的一家,首先引起战国百家争鸣的一家。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儒墨同为“显学”,在学术思想上孔墨二人的地位是不相上下的。姓氏。墨也许是姓,也可能含有色黑、瘠墨(俭薄)、绳墨、墨刑等的意义,而以因多“形劳”而致色黑,与其实行俭薄,以绳墨矫为近是。
全国首届墨子学术研讨会纪要
作者: 陈朝晖  来源:文史哲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墨家  逻辑学  儒家  功利主义  劳动人民  文明史  思想家  伦理观  传统文化 
描述:由山东大学与滕州市联合主办的全国首届墨子学术研讨会暨墨子学会成立大会于1991年6月4日至6日在墨子故里山东滕州市召开。来自全国28个省市大专院校、科研及出版单位的12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提交
墨子的救世精神与“摹物论言”之学
作者: 张岱年  来源:文史哲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后期墨家  韩非子  显学  孟子  形式逻辑  儒家  逻辑研究  道家  救世 
描述:布衣之士也,万乘之主千乘之君不能与之争士也。”(《不侵》)“孔丘墨翟无地为君,无官为长,天下丈夫女子莫不延颈举踵而愿安利之。”(《顺说》)“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有度》)古代谚语又有“孔席不暇暖,墨突不暇黔”之说。这
墨子“非乐论”美学思想
作者: 曾繁仁  来源:文史哲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美学思想  乐论  三利说  劳动人民  美学史  美与善  非乐  艺术理想  统治阶级 
描述:美学思想的第一个雏形。尽管受当时历史环境的影响,墨子的美学思想中确实有着急功近利的局限,但其所急之功、近之利,均与广大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因而在理论上开启了“关心民众”的现实主义美学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