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图片
视频
资料
-
墨子思想在构建和谐高校中的价值思考——以“兼爱”“节用”和“非命”为例
-
作者:
何艳 马立智 来源:中国教育学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思想 和谐高校 价值
-
描述:墨子思想当中的“兼爱”伦理因其对等互报的原则和赏善罚恶的机制,有助于建立高校和谐的人际关系,“节用”的经济思想因其在消除差距、维护普通平民利益的作用而突显了其对高校当下的消费模式的警示和榜样价值,“非命”思想的当代内涵对于帮助我国高校学生当中的弱势群体来树立积极向上的信仰体系也是颇有益处。
-
墨家“兼爱”思想和“非命观”对生命教育的启示
-
作者:
王平 来源:亚太教育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兼爱” “非命观” 生命教育
-
描述:近年来,学生自杀事件不断现身媒体,关注生命教育,学校贯彻生命教育成为中国教育的必然诉求,在学校开展生命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墨家的“兼爱”思想和“非命观”为视角来分析生命教育的真义和当前学校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反观墨家“兼爱”思想和“非命观”思想对学校生命教育的启示。
-
墨子的“兼爱”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
作者:
陈曦 张利国 来源:法制与社会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兼爱 非攻 和谐社会
-
描述:墨子是先秦诸子百家中一位颇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所主张的“兼爱”、“非攻”等思想在当时抑或现代都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墨子的“兼爱”思想不同于儒家之“仁爱”思想,它始终坚持从社会公众的利益出发,主张
-
浅谈墨学中兼爱、节用的现代价值
-
作者:
贾利 来源:泰山医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学 现代价值
-
描述:墨子的学说特别是他的兼爱、节用思想 ,对于今天来说 ,仍然有重要的意义。兼爱是墨子思想中的核心 ,也是墨家区别于其他各家的标志。墨子的节用思想仍然没有过时 ,它甚至应该是我们大力提倡的美德和必须实行的措施
-
“兼爱”与“仁爱”、“博爱”:论墨家“兼爱”伦理的现代文化价值
-
作者:
胡激 来源:苏州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兼爱 仁爱 博爱
-
描述:本文通过对墨家的“兼爱”与儒家的“仁爱”、基督教的“博爱”的比较研究,指出了它们是以“爱人”为共同的伦理内容的,但在道德动机上,基督教的“爱人”是为神(上帝),儒家的“爱人”仅仅是为人的尊严,墨家
-
对等互报:墨子兼爱伦理的价值准则与现代意义
-
作者:
刘刚 来源:职大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兼爱 对等互报 现代意义
-
描述:对等互报是墨子兼爱伦理思想的价值准则与动力机制。首先,墨子对当时所处社会的现实矛盾与冲突作了两个层次的区分:社会失序属于政治学范畴,道德沦丧属于伦理学领域,而它们都与恶性循环的回报方式密切相关。其次
-
墨家「兼爱」与「义」所展现之生死价值的现代意义
-
作者:
李菁华 来源:通识教育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利 义 生命 死亡 兼爱 价值
-
描述:墨家「兼爱」与「义」所展现之生死价值的现代意义
-
墨家“兼爱”思想对现代和谐社会建构的价值解读
-
作者:
马永庆 鞠明霞 来源:山东师范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墨家 和谐社会 兼爱思想
-
描述:兼爱是墨家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兼爱作为一种伦理原则,要求人们相爱相利,不要相恶交别,要利他、利天下。墨家的兼爱思想主张无差别的爱,具有功利主义的特点,与儒家的仁爱思想有一定的区别。墨家的兼爱思想对当前我国和谐社会的建构具有借鉴意义。
-
浅议墨子之“非命”
-
作者:
何香南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非命 强力从事 有命
-
描述:天命思想在社会生活中体现出人们悲观无望的人生态度,其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深远广大,墨子针对此现状提出“非命”,并提倡强力从事与之相辅助,其人定胜天、事在人为的自信充分鼓舞了人民的生存斗志。
-
《墨子》“非命”与儒家的“命”
-
作者:
张德苏 来源: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命定论” “命正论” 儒家思想 《墨子》
-
描述:《墨子》對儒家的“命”觀進行了激烈的批判,但是這種批判並沒有全面把握儒家複雜的“命”觀,沒有看到儒家的“命正論”因素;同時對儒家“命定論”提出的背景及其積極意義也缺乏正確的認識,儒家的“命定論”核心觀點是,富貴窮通是由“時”、“命”決定的,面對選擇人不應患得患失,而應“行其義”、“知其不可而為之”,實現“仁者”、“賢者”、“聖者”的高貴價值,《墨子》指責的俟命殆事並非儒家“命定論”的應有之義。《墨子》的偏頗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儒家的“命定論”具有負面效應,尤其是在普通民眾中;儒家後學也有將“命定論”引向消極的弊端;同時墨家自身理論目的是社會實踐,而非理論探討,使之無暇對儒家命觀進行細緻的整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