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墨子生平
墨子简介
图书
图册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资料
墨家介绍
图书
图册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墨学研究
图书
图册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资料
墨家思想
图书
图册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墨子遗迹
图书
图册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资料
墨子风俗
资料
图片
墨子传说
墨子出生的故事
墨子故事四则
墨子在鲁山的故事
其他传说故事
全部
图书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图片
视频
资料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论文
(1991)
学位论文
(294)
会议论文
(114)
图书
(79)
资料
(27)
图片
(2)
按栏目分组
墨家介绍
(1060)
墨学研究
(1019)
墨家思想
(269)
墨子生平
(150)
墨子遗迹
(9)
按录入时间分组
2017
(13)
2016
(2494)
按来源分组
职大学报
(58)
管子学刊
(14)
法制与社会
(12)
枣庄学院学报
(10)
学术月刊
(6)
西江月
(5)
中国哲学史研究
(5)
平原大学学报
(5)
黑龙江史志
(5)
管理观察
(4)
周易研究
(4)
大学
(3)
中国哲学史
(3)
西江月(中旬)
(2)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
(2)
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学报
(2)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
中华活页文选(高二版
(2)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2)
福建高教研究
(1)
体育时空(上半月)
(1)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
(1)
青年科学(教师版)
(1)
现代学苑
(1)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
(1)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1)
马克思主义文摘
(1)
新世纪领导者
(1)
安徽史学
(1)
法学评论
(1)
首页
>
根据【检索词:
墨家思想
】搜索到相关结果
7
条
墨家
辩学
思想
研究
作者:
李志红
来源:
河北大学
录入时间: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家 逻辑 辩 文化 语言
描述:
春秋战国期间独特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是
墨家
辩学产生的基础。《墨辩》第一个从逻辑学的角度提出了“辩”这一范畴。
墨家
辩学
思想
中的“辩”包括辩论、辨别、辩学三种含义。“辩”是针对某一具体对象“彼
墨家
名辩学
思想
研究:从逻辑与文化的关系视角看
作者:
吴中博
来源:
河北大学
录入时间: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家 名辩学思想 文化 影响
描述:
墨家
的名辩学
思想
是中国古代逻辑的典型代表。逻辑是文化的产物,战国时期的社会生产状况和自然科学的发展,是
墨家
名辩学
思想
产生的社会背景。先秦诸子关于名辩学的理论积淀,构成了
墨家
名辩学的
思想
渊源。
墨家
名辩
墨子“兼爱”
思想
研究
作者:
白波
来源:
河北大学
录入时间: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兼相爱 交相利 天志 非攻
描述:
墨子提出“兼相爱,交相利”,这一重要命题是墨子哲学
思想
的主要内容之一,墨子认为天下的人应该相互热爱,实现共同的利益,实现“天下之利”。墨子所提倡的“兼爱”是一种博大的平等之爱,其最终目的是天下之大利
论墨子“兼爱”
思想
的特点
作者:
王鑫
来源:
河北大学
录入时间: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兼爱 孔子 仁爱
描述:
先秦诸子中,墨子讲兼爱,孔子讲仁爱。由于出身的不同,二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形成两种不同形态的人道
思想
。墨子立足于功利主义,提出了“兼爱”的
思想
。孔子立足于道德人文主义,提出了“仁爱
《墨子》“尚贤”
思想
研究及现代释解
作者:
赵海玲
来源:
河北大学
录入时间: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墨子》 尚贤 人才思想
描述:
墨子,名翟(约公元前468----前387),战国时期鲁国人,
墨家
学派创始者。宋昭公时期为宋国大夫,自称“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事”[
1
]p445(《墨子·贵义》),初“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
《墨子》“尚贤”
思想
研究及现代释解
作者:
赵海玲
来源:
河北大学
录入时间: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墨子》 尚贤 人才思想
描述:
墨子,名翟(约公元前468----前387),战国时期鲁国人,
墨家
学派创始者。宋昭公时期为宋国大夫,自称“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事”[
1
]p445(《墨子·贵义》),初“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
《墨子》“尚贤”
思想
研究及现代释解
作者:
赵海玲
来源:
河北大学
录入时间: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墨子》 尚贤 人才思想
描述:
墨子,名翟(约公元前468----前387),战国时期鲁国人,
墨家
学派创始者。宋昭公时期为宋国大夫,自称“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事”[
1
]p445(《墨子·贵义》),初“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
上页
1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