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文学研究
作者: 赵皓  来源:西北师范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子》  文学意义  文章  墨学  小国 
描述:墨经》进行文体分类研究,阐述其在辞书发展史上的意义。 第四章主要是对《墨子》文章的研究,其中包括《墨子》的文章特点以及文学艺术性研究。此外,在本章也着重介绍了《公输》篇的艺术价值。
《墨子间诂》训诂研究
作者: 席芬  来源:西北师范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子间诂》  训诂内容  术语  特点 
描述:《墨子》是先秦时期一部经典之作,内容相对深奥难懂。清代以后为其作注的才渐渐多起来,其中最具代表性且成就较高的是孙诒让的《墨子间诂》。孙诒让覃思十年,精益求精,对《墨子》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整理和校注,著成《墨子间诂》一书。本文分绪论和三个章节来论述。第一章主要论述《墨子间诂》的训诂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在训释词义方面,孙氏继承了传统训诂学家的方法,主要是以形说义、因声求义和据文正义三种方式;在考察异文方面,考察不同版本、上下文和前后文;在说明典章制度方面,对古代一些方面的制度进行了说明。第二章主要对《墨子间诂》的训诂术语作以归纳,孙诒让常用的术语为以下几个方面:解词和解句的术语、拟音的术语、说明文字通假的术语、表意见的术语。第三章主要是对《墨子间诂》的训诂特点作以具体分析,突出之处表现在:旁征博引文献、对前注进行匡正补充、训诂和校勘相结合。最后对《墨子间诂》训诂方面的不足略作陈述,并对文章作以小结。
墨子“兼爱”思想研究
作者: 徐贵圆  来源:西北师范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兼相爱  交相利  尚同  非攻 
描述: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征伐不断,给下层百姓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灾害。墨子作为小生产劳动者的代表之一,感受深切,并对当时的社会乱象和当权者的昏庸无能深感痛恨。为了改变这种社会流弊,墨子提倡“兼爱”思想。“兼爱”思想作为墨学的核心思想,首先强调的是爱无等差,这与孔子所倡导的有差等之爱不同,墨子认为人对人的爱不应该有亲疏薄厚的差别,而是一种超越血缘关系之上的平等之爱,为了实现“兼爱”思想,墨子提出了“尚同”、“天志”及“明鬼”等构想。“尚同”强调天子权威,旨在政治层面确立“兼爱”理想的无上性,“天志”与“明鬼”则诉诸先周时期的天命观念,由此使“兼爱”理想具有了超越性品格。同时墨子“兼爱”思想的提出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在内涵上超越了儒家“亲亲有术,尊贤有等”的差序格局,又以“交相利”的原则迎合了普通民众逐利的愿望。但“兼以易别”的社会理想是不合实际的,由于墨学体系中的矛盾限制了其自身发展,“自利”和“他利”之间权衡的矛盾;过度依赖王亲贵族,而走向权利的集中化;打破常规的思想,造成了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张力,这些因素在某种意义上都使墨学最终走向没落。
《墨子》四种句式研究
作者: 彭利瑞  来源:西北师范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判断句  被动句  双宾语句  疑问句 
描述:《墨子》由墨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撰写而成,是一部重要的墨家典籍。其篇幅众多,口语色彩较浓重,成书时期纵贯先秦两汉,是我们研究汉语的重要语料。《墨子》中判断句、被动句、双宾语句、疑问句数量众多,语料丰富
墨家逻辑思想研究
作者: 雷思鹏  来源:西北师范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后期墨家  逻辑  形式化 
描述:一门学说去研究的大思想家。应该说,墨翟主要是一个逻辑应用专家,但他也提出了许多逻辑方面的概念,如类、故、法(理),三表法作为他的认识论也是逻辑证明的方法,在具体的论辩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逻辑推理方法,如
墨家修身思想及其现代意义研究
作者: 时帅  来源:西北师范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家  修身  和谐社会  思想政治教育 
描述: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功效。本文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创始人墨子、墨家及墨家修身思想的大致情况,指出墨家在我国长期被忽视的原因以及他本该享有的社会地位;第二章在论述墨家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基础上,进一步研究
墨家和谐思想及其当代价值问题研究
作者: 张月娥  来源:西北师范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家和谐思想  当代价值 
描述:;而人民与国君,则都要服从天志,发扬兼爱,实行义政等等。墨家思想曾在战国时期一度盛行。墨家和谐思想不仅在古代社会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对现今和谐社会的构建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本文在吸取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
墨子“兼爱”思想及其现代意义研究
作者: 张一强  来源:西北师范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兼爱  现代意义 
描述:的核心范畴“兼爱”贯穿于墨家的全部学说之中,是研究墨家思想的根本特质与核心范畴。墨子“兼爱”范畴的提出不单是对儒家“仁爱”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礼崩乐坏、战乱纷飞的现状,墨子针对当时社会的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