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图片
视频
资料
-
论墨子的“兼爱”与“天志”思想
-
作者:
刘和平 来源:湘潭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子十论 兼爱 天志 纵横贯穿
-
描述:与群体之间的“利”、“爱”的互动性。只有这样,天下才能大“治”。墨子的“兼爱”思想常常是义利并举。在他看来,爱与利不但统一,而且互相支撑,志功特点非常明显。墨子的“兼爱”思想在精神上是无差等的,但在具体落实中又不可避免地具有差...
-
兼爱天下的平民圣人墨子
-
作者:
河南法制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资料
-
描述:兼爱天下的平民圣人墨子
-
论墨子的“兼爱”与“天志”思想
-
作者:
刘和平 来源:湘潭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子十论 兼爱 天志 纵横贯穿
-
描述:与群体之间的“利”、“爱”的互动性。只有这样,天下才能大“治”。墨子的“兼爱”思想常常是义利并举。在他看来,爱与利不但统一,而且互相支撑,志功特点非常明显。墨子的“兼爱”思想在精神上是无差等的,但在具体落实中又不可避免地具有差...
-
论墨子的“兼爱”与“天志”思想
-
作者:
刘和平 来源:湘潭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子十论 兼爱 天志 纵横贯穿
-
描述:与群体之间的“利”、“爱”的互动性。只有这样,天下才能大“治”。墨子的“兼爱”思想常常是义利并举。在他看来,爱与利不但统一,而且互相支撑,志功特点非常明显。墨子的“兼爱”思想在精神上是无差等的,但在具体落实中又不可避免地具有差...
-
墨子利天下为之的造物设计思想
-
作者:
王铁飞 何亚玲 来源:艺术科技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反装饰思想 缘起 造物设计 墨子 功能主义
-
描述:重视实际效益的功能主义设计思想贯穿于农具和兵器的设计过程之中,并经受住考验。墨家强调“实用”的造物思想和“利天下为之”的制造实践无论从反思历史的角度还是从其社会现实需要来讲都是有意义的。功能最大
-
兼爱天下
-
作者:
杨海文 来源:家庭与家教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天空 作用 兼爱 针孔成像 实际运用 杠杆原理 科学家 工程师 车轴 渊源
-
描述:一位母亲梦见中午时分一只赤乌飞了进来,照得满屋光辉灿烂,然后,她在一阵剧痛中惊醒,生下一个小孩。这个小孩长大以后,成了一个了不起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他熟知力的作用和光的奥秘,尤其能够实际运用杠杆原理、针孔成像知识、点线体面圆概念。他顷刻间就能将三寸之木削成一个承载六百斤重的车轴,他做的木鸢可以在天空中飞翔。这个人与公输般很有渊源。公输般,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鲁班,木匠的祖师爷。他擅长制造武器,发明的一钩一镶,使得
-
从天下之利到人主之利——韩非与墨子的主利思想探析
-
作者:
曾海军 来源: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韩非 百姓 人主
-
描述:墨子眼中是"民之三患",韩非手中有"帝王之具",前者成就的是"天下之大利",后者主张的是"人主之大利"。从墨子的天下之利到韩非的人主之利,尽管表现出立场上的对峙,但作为一种彻底的主利方式则是一脉相承
-
“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谈墨子功利主义的教育思想
-
作者:
王洪亮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教育思想 “兼爱” “兼士” 功利主义
-
描述:平民出身的墨翟,从“兼相爱、交相利”“尚贤”“尚同”的政治主张出发。提出通过教育培养“兼士”“贤士”.达到“兴利除害”的目的;提出了“素丝说”的人性假设;明确了“厚乎德性”“博乎道术”的人才标准;强调了重实用、轻文饰,重自然科学、轻“礼”“乐”之教的内容体系。
-
平等互助,兼爱天下:《墨子》简说
-
作者:
江大林 来源: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兼爱” 《墨子》 平等 简说 阶级社会 兼相爱 “仁” 主张
-
描述:我该知道的《兼爱》有上、中、下三篇,均阐述“天下兼相爱则治”的道理。这里选录其上篇。墨子的“兼爱”,主张爱无差等(对一切人同样的爱),与儒家的“仁”和“推恩”思想(即爱是由近及远,由亲即疏的爱)相对立。但墨家的这种兼爱,是离开阶级内容的抽象的爱,在阶级社会里是不可能实现的。
-
摩顶放踵利天下 踏实肯干为民众——《非攻》:礼赞墨子的颂歌
-
作者:
禹明华 来源:当代经理人(下旬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非攻 墨子 颂歌
-
描述:鲁迅在他的短篇历史小说《非攻》中,真实地再现了墨子这位古代先哲的动人形象。笔者认为墨子不仅是 30年代国家危亡、民族危机时刻鲁迅的拳拳期盼,更是21世纪改革开放、国家兴盛的今天,广大人民的殷殷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