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图片
视频
资料
-
《墨子》对比复句研究
-
作者:
刘春萍 来源:平顶山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对比复句 意义 对立 结构 对称
-
描述:《墨子》中对比复句数量众多、形式多样,须对其进行全面细致地分类研究。《墨子》对比复句以两分句为主,两两对立是对比复句的主要形式。单重对比复句最多,层次单一的对比是体现两两对立的最佳方式。对比复句分句
-
《墨子》英译对比研究
-
作者:
王宏 来源: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英译 比读 文本考辨 典籍翻译原则
-
描述:本文通过对墨子现有英译本的比读分析,论证《墨子》英译全译本问世的必要性及特点,探讨文本考辨在典籍英译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典籍英译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笔者认为,1)典籍作品的文本考辨事关译文的准确,必须高度重视;2)“明白、通畅、简洁”应为翻译《墨子》一类古籍作品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墨子》英译对比研究
-
作者:
葛萌 来源:才智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关联理论 《墨子》英译 英译对比
-
描述:本文在关联翻译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墨子》的三个英译本分析,以其译本可读性和易理解性为基础,依托作者、译者以及读者三者之间的思想交流来浅析各译本,能更好地加深我们对典籍翻译的理解。
-
《墨子·尚贤中》两种英译版本的对比研究
-
作者:
夏月梅 来源:考试周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尚贤中》 英译 对比
-
描述:本文通过对《墨子尚贤中》部分内容的两个英译版本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了不同的译本所遵循的翻译原则和所运用的翻译技巧。
-
《墨子·兼爱》(下)的三个英译本对比研究
-
作者:
王菁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操控理论 《墨子·兼爱》 翻译对比研究
-
描述:从勒弗菲尔提出的三要素角度对《墨子兼爱》(下)不同译本在翻译策略等方面异同处理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梅怡宝因其哲学家身份,用词典雅,句式严谨。其目标读者和赞助出版商多为学者,多采用加注异化法,体现出
-
试论梁启超对墨家逻辑、印度因明和西方逻辑的对比研究
-
作者:
彭汶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史)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
描述:试论梁启超对墨家逻辑、印度因明和西方逻辑的对比研究
-
《墨子·兼爱》(下)的三个英译本对比研究
-
作者:
王菁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操控理论 《墨子·兼爱》 翻译对比研究
-
描述:从勒弗菲尔提出的三要素角度对《墨子兼爱》(下)不同译本在翻译策略等方面异同处理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梅怡宝因其哲学家身份,用词典雅,句式严谨。其目标读者和赞助出版商多为学者,多采用加注异化法,体现出
-
中华新文化建设视域下的儒家公正观与墨家平等观的对比研究
-
作者:
张希宇 王友才 曹木易 来源:山东工会论坛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中华新文化建设 儒家公正观 墨家平等观 儒墨优势互补
-
描述:公正和平等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之一,当然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核心价值目标之一。不仅如此,公正与平等还是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来说,伴随贫富差距的不断拉大,各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显性化,那么如何通过改革完善法律制度,逐步实现社会公正和平等,既是党和政府的重要使命,也是人民群众的强烈期盼。儒家的社会公正思想比较丰富系统,但没有论及社会的平等问题;墨家公正思想不如儒家的深刻全面,但对平等问题有很好论述,两家恰好形成学术上的优势互补。站在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儒家的公正思想和墨家的平等思想,都应是我们建设中华新文化宝贵的思想遗产和重要的文化资源。
-
《墨子·尚贤中》翻译对比的探讨
-
作者:
张茵 来源:科教文汇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英译 比读 翻译原则 翻译技巧
-
描述:《墨子》一书记载了墨翟言论和墨家学派思想,对当今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研究仍有其重要意义。本文试图从《墨子尚贤中》部分内容的两种英文译本入手,探讨其不同的翻译原则与技巧,以及如何使典籍译文适应西方读者的语言和思维〉-7惯,以便从中获取教益。
-
《墨子·尚贤中》翻译对比的探讨
-
作者:
张茵 来源:科教文汇(中旬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英译 比读 翻译原则 翻译技巧
-
描述:《墨子》一书记载了墨翟言论和墨家学派思想,对当今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研究仍有其重要意义。本文试图从《墨子·尚贤中》部分内容的两种英文译本入手,探讨其不同的翻译原则与技巧,以及如何使典籍译文适应西方读者的语言和思维习惯,以便从中获取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