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与儒家异同新论
作者: 余卫国  来源: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家  儒家  思想主题  思维方式  价值取向 
描述:墨家与儒家的关系问题,是墨家思想研究中最为纠结的问题。这是因为它不仅涉及到《墨子》一书的思想主题、价值取向和实践路径的问题,而且更涉及到墨家对历史命运的理解或解释的问题。如果说墨家与儒家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是以社会治乱为思想主题、终极关怀和出场路径的话,那么,其不同之处则主要体现在价值取向、实践路径和历史命运三个方面。这是因为他们的理论视域和思维方式不同、对"礼崩乐坏"原因的理解和认识不同。所以,尽管儒墨两家"俱道尧舜",同为"显学",但由于理论视域和思维方式不同,对"礼崩乐坏"原因的理解不同,因而其价值取向不同和实现路径不同、历史命运不同。而这恰恰也正是墨家之所以为墨家,而不同于儒家的内在根据和深层原因。
墨家论证说服的技艺
作者: 孙中原  来源: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家  论证  说服  技艺 
描述:墨家在百家争鸣、辩论中,有独到的论证、说服技艺和杰出的运用。"止"是包含归纳、演绎的综合性类推。"譬、侔、援、推"是几种特殊的类推。类推是包含演绎、归纳、类比多种推理形式,没有明确分化的综合性推论方式。精研为争鸣、辩论服务的论证、说服技艺,是墨家辩学的特色。
墨家运用概念的艺术
作者: 孙中原  来源: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家  概念  逻辑  艺术 
描述:《墨经》由战国时期墨家共同体集团创作,从墨子酝酿,到战国后期总结,《墨经》的知识建构和体系形成过程,持续250年。《墨经》成书约在前3世纪,与公孙龙、荀子同时。墨、龙、荀三家争辩、唱和的踪迹、脉络,历历可寻。《墨经》用先秦古汉语“经”体写作,浓缩精炼,惯常省略,是用于墨家学派传承、教学、争辩的札记、纲要,独创概念术语甚多,使知识结构、语言工具大异于古的现代人,难以读懂。墨家有丰富的概念论和运用概念的艺术,对概念的性质和作用具有独到见解,对概念从外延、内涵作出了种类划分,它对建立中国古代逻辑、哲学和科学的范畴体系,具有重要的启发借鉴意义。
墨家智慧学的元研究
作者: 孙中原  来源: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家  智慧学  元研究  元性质 
描述:智慧学是研究智慧本质和规律的科学。元研究是对象的超越、总体研究。墨家在百家争鸣和科学探索中,用古汉语工具,以智慧的素质、活动、源泉、阶段、形态和目标等元性质为对象,进行第一层次元研究,获得独到理论成果,有重要现代价值。墨家驳斥认知诡辩的事例,是古代诸子百家在智慧学领域争鸣辩论的缩影。墨家主张积极求知,反对消极的认知论调,是其智慧学元研究成果的重要应用。
墨家论言词交际的规律
作者: 孙中原  来源: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家  言词交际  规律  同一律  矛盾律  排中律  充足理由律 
描述:墨家论言词交际的规律,有相当于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的论述,与西方逻辑有一致性。墨家用先秦古汉语,为元语言工具,亟需用现代逻辑和语言工具,为之新诠、发挥和转型,使之继续为今人的思维表达服务。
梁启超的墨辩研究
作者: 孙中原  来源: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梁启超  墨家逻辑  墨辩研究 
描述:梁启超使用中国整理古典文献的传统方法,更使用世界不同逻辑传统比较研究的创新方法,正确校释墨辩,揭示墨家逻辑的性质、价值和意义。梁启超的墨辩研究,使墨辩由死变活,是新旧墨辩的分水岭与里程碑。这是梁氏墨辩研究在中国逻辑史上的关键性意义。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创造性诠释墨辩,把墨辩改造转型为人们的思维工具之一,是当代传统文化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学术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