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图片
视频
资料
-
《墨子》城守诸篇军事信息传播探析
-
作者:
何金斌 来源:吉林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军事 信息 传播 媒介
-
描述:《墨子》城守诸篇是研究先秦军事制度的重要史料。从其记载的军事信息传播制度可以看出,当时的军事信息传播手段多样化,细致而严密,对于研究战国末期战争的特点很有意义。本文以《墨子》为基本材料,参考各家校点版本,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传世文献、出土文献和相关考古文物资料,对《墨子》城守诸篇中的军事信息传播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第一章阐述获取情报和保密措施。获取情报包括使用间谍和军事巫术,特别注意对间谍家属的管理,防止其泄露间谍信息,同时作为人质,防止间谍叛变。保密措施作为本章讨论的重点,其主要有:加强内部团结,控制城内外联系,建立严格的巡查制度。第二章论述军事信息传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墨子》城守诸篇所涉及的军事信息传递媒介,主要有烽燧、鼓、旗帜、服饰、徽章、口令等,着重探讨各媒介的具体用途;第二部分具体分析在敌至边境、敌至城外、敌军攻城三个阶段时各媒介的配合使用情况。第三章探讨信息传播对战争的影响。信息传播系统被纳入墨家的积极防御制度中,成为影响战争胜负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强调获取情报,有助于了解敌情;严格规定号令标志的使用,利于保密;对真伪信息的辨别和传播速度,又影响着战争胜负。这些都为军事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史料,促进了后世军事史的发展。
-
《墨子》教育思想浅析
-
作者:
衡军 来源:吉林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子》 教育思想 私学
-
描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动荡,学术下移,百家争鸣,私学由孔子开创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孔子被认为是私学的开创者而备受关注,而比之稍晚的墨子对私学的巨大贡献则被淹没在浩瀚的历史中了。当时孔、墨一并显荣于世,墨家对教育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墨子对教育的贡献不应该被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教育光辉所淹没。墨家的教育别有特色,带有很浓厚的平民教育的色彩。秦汉之际墨学式微,墨子的教育思想和墨学一起沉寂了两千多年。到近代,面对内忧外患,墨学的价值得到了重新的认识,墨学研究出现了复兴之势,墨子教育思想的价值理应得到重新的认识。本文拟对墨子及其后学的教育思想作初步探讨和较为全面的评价。
同时分析墨子教育思想的形成基础,回顾墨子的教育实践活动,了解墨子的教育观念,并通过墨子教育的内容、态度和方法的阐述解释墨子教育思想的特异性。力求重新认识墨家教育对于先秦时期私学作出的贡献,指明墨子和孔子共同开启了中国的私学,他们在中国古代的教育领域各自树立了自己的旗帜。
-
墨子人才思想研究
-
作者:
聂翔雁 来源:吉林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兼爱交利 墨子 尚贤 举义
-
描述:尚贤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精华。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宋昭公时期为宋国大夫。他所生活的春秋战国时代,人才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礼贤下士是当时的社会风尚。墨子乃立新说,聚徒讲学,徒属满天下。与儒学并称“儒墨显学”。墨子有尚贤之说。他主张“举义不避贵贱”、“举义不避亲疏”、“举义不避远近”。要求贤才必须“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要求对于贤才应当“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对贤才应当是“富之、贵之、敬之、誉之”曰:“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主张“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本文通过对墨子的人才思想的研究,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拟将补充史料,以求更加全面地展现墨子人才思想的面貌,以此将此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
-
圣王与君子——《墨子》政治理想的形象表达
-
作者:
卫晶淼 来源:吉林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圣王 君子 墨子
-
描述:《墨子》一书是墨家经典的总集,蕴涵墨学之精髓。墨学是先秦时期的显学,但其后的几千年间,墨学研究几乎歇绝。虽然时至晚清,墨学研究再度兴起,但仍不及儒、释、道等思想研究之十一,墨学的受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以此,本文以《墨子》文本为基础,从文学角度阐释墨学,集中探讨其中的“圣王”与“君子”两类形象。并在探讨中注意与先秦儒学进行对比,以期更清楚地说明问题。 论文前言部分,主要总结墨学研究的概况,交代论文研究的历史背景,理论意义和探讨方法。自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之后,墨学衰微渐至中绝了近两千年。直至清代乾嘉年间,出于“援墨注儒”、“以子证经”的需要,才开始有学者校勘《墨子》。清末,孙诒让著《墨子间诂》,集各家《墨子》校勘之大成,自此《墨子》始可读。本文主要以《墨子间诂》为蓝本展开研究。中国古代很早就进入君主专制时代,在此制度之下,圣主贤臣就成为中国古代士人对于理想政治的一贯表达。《墨子》中的“圣王”与“君子”就是其对于圣主贤臣的具体表述。本文即以儒墨圣王与君子形象对比探讨的方式展开讨论,以期更清楚地说明儒墨的关系。 论文第一章,探讨《墨子》中“圣王”形象。虽然先秦诸子在“圣王”的人格形态的规定上多有不同,但以之为理想的政治人物的称谓这一点上相同。本文的探讨从对此称谓传统的溯源开始。“圣”,从字形来看,与听、声二字同源,主要指听觉好。在早期先民那里,灵敏的听觉,被认为能够倾听天的声音,“圣”的至上地位就是对天道的体认。对 “圣”的分析落实了“圣王”一词的深层文化内涵。儒家的圣王理想寄托在尧舜禹身上,他们任贤敬事,具有完美的人伦道德修养。《墨子》中的圣王既是政治领袖也是道德楷模,是集中了墨家所有信仰理想的完美人格形象。尧舜禹汤尤其为其所标举,他们在人格上能臻于完美,在思想上主张尚贤、尚同、兼爱、非命、顺天意、尊鬼神;在行动上能够做到修身、非攻、节用、节葬、非乐。在具体分析中,凸显墨家不同于儒家之处。 论文第二章,探讨《墨子》中的“君子”形象。“君子”作为特定称谓,指包括周王在内的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大约产生于周初。在世袭制的历史环境中,“君子”在早期是贵族的通称。从《论语》开始,孔夫子给予了“君子”道德品质上新的内涵,塑造了儒家的人格理想范式。在儒家思想的观照下,儒家的君子形象在道德上趋于完美,并且奉行中庸之道,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墨子》中对于“君子”形象的探讨,主要在两个层面展开,一是现实社会中的“君子”,即所谓“今天下之士君子”,对他们,《墨子》经常持否定批判态度;一是墨家理想中的“君子”,正是在这一层面上,《墨子》表述了对于圣王之下的权力层的理想人格。《墨子》中理想层面的君子形象作为圣王之下的执事者,必然循圣王之道而行;注重发自内心的品节与操守;以仁义为准则,做到志强智达、言而有信、博乎道术、修身务实、以实际行动来践行自己的信仰理念。尽管现实中的君子不能认清形势,甚至颠倒黑白有很多地方令墨子不满,但是墨子并没有因世俗君子的种种不足之处而放弃他们,反而循循善诱地希望君子能够秉持墨家信仰,效法圣王、为国家效力、为万民造福。 论文的结语部分,总结《墨子》中“圣王”和“君子”形象的特点,并进一步说明墨学与诸子之学的不同之处。墨学的基点在于社会底层,墨者和站在统治阶层为了其更好地实施统治而关心民众的诸子不同,他们发出的是来自劳苦大众的声音。即使是劣势群体的百工之族在社会大变革中也在积极寻求出路,他们也渴望着过上富足的生活,墨学的兴盛让他们看到了希望,也充分说明了墨学在历史的洪流中起到过不可忽视的作用。墨家所塑造的圣王形象都是一心为国为民,积极发展生产力,兼爱天下苍生的先圣帝王,是墨家理想人格的典范。《墨子》中的理想君子是效法圣王,但是现实层面的君子和墨子所构建的理想君子还有很大差距。透过儒墨在君子形象塑造方面的某些相似性,可以结论:在同一文化传统中,在共时的文化氛围里,诸子必然互相影响,彼此鉴取,汲取共同的养料。《墨子》正是吸取儒家的修身主张,完成了君子形象的塑造,构筑了自己的君子人格。
-
墨家思想的渊源及历史影响新探
-
作者:
薛柏成 来源:吉林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描述:传统观点认为,儒、道、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而对墨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估计不足。我们认为,无论是研究中国思想文化本身,还是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墨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是不可以低估的。可以说,墨家思想文化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一百多年来,墨学的研究得到了一些学者的重视,但是它与儒、道、释的研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以及当代中国思想文化的建设方面来说,对墨家思想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都是有重要意义的。
本文在结构上分四编,在第一编中结合当前墨学领域的研究现状,论述了墨家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对墨家思想主要内容提出了一些个人的见解,并考证了墨子及墨子书的有关问题,为本文的展开做了铺垫工作。
在第二编中论述了墨家思想的渊源,首先通过具体详细阐述战国时代社会现实以及地域文化对墨家思想及学派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影响,其次阐述《诗》、《书》、《易》、《春秋》、老子思想、孔子思想对墨家思想形成的辅助影响,论述了墨家思想渊源的多元化,这是近年来墨学研究领域较为完全地说明墨家思想来源的一个尝试。
在第三编中论述了墨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思想文化的影响,通过具体论述墨家思想对儒家思想、道教思想理论、庄子思想、法家思想、稷下学术思想、黄老学等思想以及对中国“孝”及“侠义”精神等方面的影响来说明墨家思想的历史作用;同时结合近年来出土的有关简帛资料论及了墨家思想与《唐虞之道》、《礼记》、《吕氏春秋》、《淮南子》的联系。
在第四编中论述了墨家思想的衰微及在近代的复兴,对传统探讨墨家思想衰微原因的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论述了墨学复兴的原因及其在近代的历史作用,提出了一些个人观点。
-
《墨子》教育思想浅析
-
作者:
衡军 来源:吉林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子》 教育思想 私学
-
描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动荡,学术下移,百家争鸣,私学由孔子开创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孔子被认为是私学的开创者而备受关注,而比之稍晚的墨子对私学的巨大贡献则被淹没在浩瀚的历史中了。当时孔、墨一并显荣于世,墨家对教育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墨子对教育的贡献不应该被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教育光辉所淹没。墨家的教育别有特色,带有很浓厚的平民教育的色彩。秦汉之际墨学式微,墨子的教育思想和墨学一起沉寂了两千多年。到近代,面对内忧外患,墨学的价值得到了重新的认识,墨学研究出现了复兴之势,墨子教育思想的价值理应得到重新的认识。本文拟对墨子及其后学的教育思想作初步探讨和较为全面的评价。
同时分析墨子教育思想的形成基础,回顾墨子的教育实践活动,了解墨子的教育观念,并通过墨子教育的内容、态度和方法的阐述解释墨子教育思想的特异性。力求重新认识墨家教育对于先秦时期私学作出的贡献,指明墨子和孔子共同开启了中国的私学,他们在中国古代的教育领域各自树立了自己的旗帜。
-
墨子人才思想研究
-
作者:
聂翔雁 来源:吉林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兼爱交利 墨子 尚贤 举义
-
描述:尚贤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精华。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宋昭公时期为宋国大夫。他所生活的春秋战国时代,人才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礼贤下士是当时的社会风尚。墨子乃立新说,聚徒讲学,徒属满天下。与儒学并称“儒墨显学”。墨子有尚贤之说。他主张“举义不避贵贱”、“举义不避亲疏”、“举义不避远近”。要求贤才必须“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要求对于贤才应当“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对贤才应当是“富之、贵之、敬之、誉之”曰:“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主张“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本文通过对墨子的人才思想的研究,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拟将补充史料,以求更加全面地展现墨子人才思想的面貌,以此将此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
-
《墨子》城守诸篇军事信息传播探析
-
作者:
何金斌 来源:吉林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军事 信息 传播 媒介
-
描述:《墨子》城守诸篇是研究先秦军事制度的重要史料。从其记载的军事信息传播制度可以看出,当时的军事信息传播手段多样化,细致而严密,对于研究战国末期战争的特点很有意义。本文以《墨子》为基本材料,参考各家校点版本,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传世文献、出土文献和相关考古文物资料,对《墨子》城守诸篇中的军事信息传播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第一章阐述获取情报和保密措施。获取情报包括使用间谍和军事巫术,特别注意对间谍家属的管理,防止其泄露间谍信息,同时作为人质,防止间谍叛变。保密措施作为本章讨论的重点,其主要有:加强内部团结,控制城内外联系,建立严格的巡查制度。第二章论述军事信息传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墨子》城守诸篇所涉及的军事信息传递媒介,主要有烽燧、鼓、旗帜、服饰、徽章、口令等,着重探讨各媒介的具体用途;第二部分具体分析在敌至边境、敌至城外、敌军攻城三个阶段时各媒介的配合使用情况。第三章探讨信息传播对战争的影响。信息传播系统被纳入墨家的积极防御制度中,成为影响战争胜负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强调获取情报,有助于了解敌情;严格规定号令标志的使用,利于保密;对真伪信息的辨别和传播速度,又影响着战争胜负。这些都为军事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史料,促进了后世军事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