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墨子的“天人二分”思想
作者: 李强  来源:河南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天人二分  天人合一  主体性 
描述:“天人二分”思想是相对于中国传统“天人合一”思想而言的。“天人合一”是指将天与人看作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二者是主客不分的。而“天人二分”是将天与人的关系看作是主客体的关系,在这里人处于主体地位,天是人认识的对象。“天人二分”由于强调主客异体,因而把外物作为客体而加以重视、并由此向认识论领域上拓展,在哲学方法论上偏重于分析的方法。“天人合一”思想则重人而轻物,在方法论上重综合而轻分析,这两种哲学思维是对立的。墨子的思想中具备很多“天人二分”的因素。墨子所说的“天”是有意志的人格神。它建立标准,对人世间的事情进行赏善罚恶。人们必须顺从“天志”、按照天所制定的标准去行事。这样墨子就使“天”客体化,同时也为人类认识自然提供了可能。在此基础上墨子提出“非命”,认为传统“命定论”的观点是错误的,人们应该将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通过“强力从事”改变自己的生存状况,并在这个过程当中认识自身。墨子认为“义”犹利也,道德原则和功利原则应该一致,基于此点他提出了“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墨子又提倡“节用”,对统治阶级提出了要求,认为他们应该为了社会的共同利益而“强本节用”。在这里,“兼爱”和“节用”都体现了墨子思想中丰...
早期墨家的说理方式探析
作者: 郭文艺  来源:河南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早期墨家  说理方式  论证结构 
描述:所谓早期墨家的说理方式,就是指早期墨家在说明道理、论证观点时所使用的方式、方法、手段、技巧等,具体涉及逻辑推理、修辞方法等。本文以早期墨家的说理方式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探讨早期墨家说理方式的类型、特征,探讨其和西方逻辑的关系,以及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等。查阅资料发现,目前,对早期墨家的说理方式进行研究的成果甚少,现有的研究大都以后期墨家总结的“譬”、“侔”、“援”、“推”、“或”、“假”、“效”等辩术的讨论为主。鉴于当前的研究现状,本文以早期墨家的说理方式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早期墨家的说理方式类型及特征。本论文从四个部分研究早期墨家的说理方式。一、绪言。介绍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研究现状。说明本文以早期墨家的说理方式为研究对象,采取文献调查法和比较法进行研究。同时,阐述了学术界对墨家逻辑的研究状况。二、早期墨家的说理方式。早期墨家的说理风格朴实无华,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多种多样的说理方式。本文将这些说理方式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归类、整理,分为譬喻法、引证法、察类法、三表法、三段论法、归谬法、同异论证法和修辞说理法八种,并将其中的一些说理方式进一步细分,分别举出典型案例加以分析。三、早期墨家的说理方式与论证图解。本章基于非形式逻辑的论证结构类型理论,选择以早期墨家的十篇文章为典型案例,分析了早期墨家的说理方式在具体运用时存在的宏观论证结构,具体包括组合式,收敛式,组合式和发散式综合运用,收敛式和发散式综合运用,组合式、连续式和发散式综合运用六种情形。四、早期墨家说理方式的反思。本章是对全文的总结和反思。首先,指出重视“譬”的运用是早期墨家辩说的显著特点,后期墨家及先秦其他诸子,如惠施,对“譬”在理论上有进一步的分析总结。其次,本章从西方传统逻辑的三种基本推理类型的角度,总结了在早期墨家的说理方式中包含的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并以典型案例加以分析。最后,基于对早期墨家说理方式的研究,指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三个显著特征,即重“效验”的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倾向、重“古之圣王”言行的“史鉴型”价值取向和譬、侔、援、推兼用的“类比”型逻辑推理方式。
温公颐墨家逻辑研究初探
作者: 杨飞  来源:河南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家逻辑  辩者派  三物逻辑  温公颐 
描述:温公颐是我国著名的逻辑学家﹑哲学家﹑教育家,曾先后撰写了《先秦逻辑史》、《中国中古逻辑史》、《中国近古逻辑史》等著作,对中国逻辑的研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墨家逻辑研究在温公颐的中国逻辑史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用他独特的研究视角和方法系统地揭示了墨家的逻辑思想,让人们看到了先秦墨家学者对中国逻辑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温公颐研究墨家逻辑具有自己的特点。他把先秦逻辑学者划分为辩者派和正名派两派,把墨家放在辩者派中进行研究,并与正名派详细对比,进而确立了一种墨家逻辑研究的新思路。对于惠施、公孙龙与墨家的关系,温公颐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墨翟在邓析和惠施、公孙龙之间的思想传承中起重要的中介作用,而且,惠施、公孙龙也可以归为墨家的一支。温公颐在研究墨家逻辑思想的时候,综合采用了贵查原著、尊重历史事实,中西逻辑对比,语言学等研究方法,对后人研究中国逻辑史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在中西逻辑对比的基础上,温公颐对墨家逻辑思想进行了具体的研究。他按照西方逻辑的框架梳理出墨家逻辑的概念论、判断论和推理论,以及墨家对逻辑思维基本规律的研究。温公颐认为,墨家逻辑是一种内涵逻辑,将其命名为“三物逻辑”。温公颐的墨家逻辑研...
梁启超墨家逻辑研究初探
作者: 刘立刚  来源:河南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义理研究  墨家逻辑    文本校释    梁启超   
描述:在中国逻辑史上,梁启超是对中国本土逻辑开展系统研究的先驱之一。他虽援引西方逻辑及印度因明来加以论述,但正是他在比较中开创了近代墨家逻辑研究的先河,让世人看到了几千年前中国古代思想家为世界逻辑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本文首先考察了梁启超墨家逻辑研究所具有的历史条件,分析其深厚国学根基的来源,把握梁启超获得近代西方逻辑及科技知识的渠道。其次,本论文探讨了梁启超对《墨经》的校注。在前人的基础上,梁启超有了新的突破,给近代以来校勘学创立了新的模式。他选取了恰当的版本,正确地校注了前人未曾注意之处。他采用了新的“经、说、校、释”一体化的编著体例,发现了《墨经》校注中“引说就经”的“公例”——标牒字。在校释中,梁启超大量联系逻辑原理和西方科技知识来解说《墨经》。从形式到内容,梁启超都超越了前人。再次,本文梳理了梁启超对墨家逻辑思想研究的体系,把他分散在前后不同时期著作中相应的思想内容加以归类。本文以“名”、“辞”、“说”、“辩”、“逻辑规律”为单位,比较了梁启超前后对墨家逻辑思想认识的变化,从差异中体现出梁启超的思想取向。同时本文也分析了梁启超思想前后产生差异的原因。这些内容揭示了梁启超是如何指明墨家逻辑与...
近二十年国内墨辩逻辑研究初探
作者: 李积萍  来源:河南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辩逻辑  墨辩  逻辑规律 
描述:墨辩被认为是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逻辑著作。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是墨辩逻辑研究成果最丰富的时期。当代学者一方面继承了近代学者以西方传统逻辑为工具研究墨辩的方法;另一方面对近代以来的墨辩逻辑研究进行反思,并提出未来墨辩逻辑研究的方法和方向。因此,对近二十年国内墨辩逻辑研究进行回顾与总结、探究当代学者研究墨辩逻辑的方法,有助于认识墨辩的性质,对于推动墨辩逻辑和中国逻辑史研究的新进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正文分二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近二十年国内墨辩逻辑研究的回顾,主要是从名、辞、说、辩、逻辑规律和墨辩逻辑的性质和历史地位等六个方面加以探讨。第二部分是对近二十年国内墨辩逻辑研究成果进行反思,总结当代学者研究的成就与不足,并对未来墨辩逻辑研究和中国逻辑史研究进行展望,提出应思考的一些问题。
试论沈有鼎对《墨经》逻辑思想的研究
作者: 陈转青  来源:河南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沈有鼎  墨经  逻辑思想 
描述:沈有鼎对《墨经》的评价是极高的。他认为《墨经》是世上少有的奇书之一,以一书而兼论数学、力学、光学、经济学、逻辑和认识论诸问题,并积极致力于《墨经》的研究。论文从沈有鼎对《墨经》的诂解、对《墨经》逻辑思想的论述和《墨经》逻辑思想研究方法三个方面来探讨沈有鼎对《墨经》逻辑研究所做出的贡献,并对沈有鼎《墨经》逻辑思想的研究过程本身及所运用的方法论对当前逻辑学研究的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墨经》受历史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又因为经文晦涩难懂,一度成为绝学。到了清朝,随着知识分子对典籍研究的兴起,墨学也被人们重新发现并开始为一些学者整理研究。近代许多治墨学者也为《墨经》的校勘注释作了许多工作,这为沈有鼎研究《墨经》打下了基础。论文的第一部分,探讨了沈有鼎对《墨经》的诂解。沈有鼎在集前人诂解成果的基础上,又做出了一些新的突破。沈有鼎提出“让《墨经》自己来注释自己”的诂解原则,这同以往《墨经》注释中存在的望文生义、或者先构成一个主观成见,然后利用《墨经》脱误本来极多作为理由,任意篡改《墨经》文字来适合己见的作法彻底划清了界限。沈有鼎在《墨经的逻辑学》一书中,诂解《墨经》中有逻辑的文字,纠正了古代文献...
略论梁启超对《墨经》的研究
作者: 刘云华  来源:河南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校注  逻辑思想  辞  梁启超  墨经 
描述:略论梁启超对《墨经》的研究
论墨子的“天人二分”思想
作者: 李强  来源:河南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天人二分  天人合一  主体性 
描述:“天人二分”思想是相对于中国传统“天人合一”思想而言的。“天人合一”是指将天与人看作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二者是主客不分的。而“天人二分”是将天与人的关系看作是主客体的关系,在这里人处于主体地位,天是人认识的对象。“天人二分”由于强调主客异体,因而把外物作为客体而加以重视、并由此向认识论领域上拓展,在哲学方法论上偏重于分析的方法。“天人合一”思想则重人而轻物,在方法论上重综合而轻分析,这两种哲学思维是对立的。墨子的思想中具备很多“天人二分”的因素。墨子所说的“天”是有意志的人格神。它建立标准,对人世间的事情进行赏善罚恶。人们必须顺从“天志”、按照天所制定的标准去行事。这样墨子就使“天”客体化,同时也为人类认识自然提供了可能。在此基础上墨子提出“非命”,认为传统“命定论”的观点是错误的,人们应该将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通过“强力从事”改变自己的生存状况,并在这个过程当中认识自身。墨子认为“义”犹利也,道德原则和功利原则应该一致,基于此点他提出了“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墨子又提倡“节用”,对统治阶级提出了要求,认为他们应该为了社会的共同利益而“强本节用”。在这里,“兼爱”和“节用”都体现了墨子思想中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