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墨子生平
墨子简介
图书
图册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资料
墨家介绍
图书
图册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墨学研究
图书
图册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资料
墨家思想
图书
图册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墨子遗迹
图书
图册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资料
墨子风俗
资料
图片
墨子传说
墨子出生的故事
墨子故事四则
墨子在鲁山的故事
其他传说故事
全部
图书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图片
视频
资料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论文
(4257)
图书
(971)
学位论文
(437)
资料
(428)
会议论文
(219)
图片
(72)
视频
(22)
按栏目分组
墨子生平
(2278)
墨学研究
(2086)
墨家介绍
(1067)
墨家思想
(741)
墨子遗迹
(187)
墨子传说
(24)
视频中心
(22)
墨子风俗
(1)
按录入时间分组
2017
(122)
2016
(6267)
2015
(15)
2009
(1)
1997
(1)
按来源分组
其它
(644)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
(105)
北京:中华书局
(38)
北京:商务印书馆
(24)
商务印书馆
(22)
济南:齐鲁书社
(15)
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
(9)
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
(8)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
(7)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4)
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
(4)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3)
智慧大学出版有限公司
(2)
北京:学习出版社
(2)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
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2)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
北京:文物出版社
(1)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
(1)
海鸥文化出版图书有限
(1)
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
(1)
上海:书海出版社
(1)
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
(1)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1)
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
(1)
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
(1)
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
(1)
山东教育出版社
(1)
巴蜀书社
(1)
上海辞书出版社
(1)
首页
>
根据【来源:
科教文汇
】搜索到相关结果
6
条
《墨子·尚贤中》翻译对比的探讨
作者:
张茵
来源:
科教文汇
录入时间: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英译 比读 翻译原则 翻译技巧
描述:
《墨子》一书记载了墨翟言论和墨家学派思想,对当今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研究仍有其重要意义。本文试图从《墨子尚贤中》部分内容的两种英文译本入手,探讨其不同的翻译原则与技巧,以及如何使典籍译文适应西方读者的语言和思维〉-7惯,以便从中获取教益。
论全球伦理原则下墨子精神的现实意义
作者:
陈振兴
来源:
科教文汇
录入时间: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全球伦理原则 和平反战原则 适度消费原则 现实意义
描述:
本文提出墨子精神作为和世界各种思想平等对话的伟大学术思想之一,其可供利用的资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以义为主的和平反战原则、适度消费原则及反对消极消费的经济伦理原则。
浅析墨子“非乐论”与嵇康“声无哀乐论”异同
作者:
周乐
来源:
科教文汇
录入时间: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非乐 嵇康 声无哀乐
描述:
墨子提出“非乐论”是音乐史上一次重要论辩,而嵇康提出“声无哀乐论”则对中国音乐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两个观点似乎没有什么关系,但是笔者认为墨子与嵇康在音乐问题的观点上,有着一定的联系。
墨家思想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启迪
作者:
欧阳逸
阳朝
来源:
科教文汇
录入时间: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兼爱 非攻 尚贤 大学生 生命教育
描述:
墨家主张“爱人若爱其身”的兼爱观,将别人的生命价值与自己的生命价值等同视之;提倡用非攻的方式解决矛盾冲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重视贤才,提出“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的选才思想,彰显了公平正义。吸收和转化墨家思想中的合理内核,对大学生生命教育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老子与墨子伦理思想之辨
作者:
王健崭
来源:
科教文汇
录入时间: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论文
关键词:
老子 墨子 道德理想 伦理准则 道德实践范式
描述:
老子与墨子分属不同阶层,彼此思想存在较大差异,但通过分析他们的道德理想、伦理准则和道德实践范式,可以发现二者所包含的伦理意蕴有较大契合之处。
“兼爱”对当下道德危机的教化启示
作者:
韩杰英
来源:
科教文汇
录入时间: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兼爱 义利关系 道德滑坡
描述: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应当正视公民道德心态畸形,道德行为失范,道德理念淡薄等道德滑坡现象已十分严重,并日益成为制约我国道德文明建设与发展的重大议题。两千多年前的墨家“兼爱”思想对正确处理公民之间的“义利关系”,解决现实中的道德滑坡现象仍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上页
1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