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图片
视频
资料
-
墨子的“尽貌尤方”
-
作者:
殷树成 来源:贵州社会科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空间方位 形体 吕氏春秋 张惠言 语词 正六面体 法则 专业性 经说
-
描述:《墨子》书中《经》上下,《经说》上下,有质不文,语词简古,专业性又强,久已不得其解。经过清代毕沅、张惠言、孙诒让,现代谭戒甫等等一批学者的努力,多数能知原意。其中的“尽貌尤方”一条,各家虽然有过种种校释,仍然是扑朔迷离,未能得到明确的认识。本文专就此条做一些新的探讨。《墨子·经下》:一法者之相与也,尽——若方之相召也——说在方。《墨子·经说下》:一方,貌尽。俱有法而异,或木或石,不害其方之相召也。尽貌尤方也。物俱然。《说》中召,原作“台”,对照经文校改。〔注解〕“法”,法则。《墨子·经上》:“法,所若
-
仁爱、兼爱与博爱:儒、墨伦理文化与基督教伦理文化比较
-
作者:
张少恩 孙秀芳 田会轻 来源:贵州社会科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仁爱 兼爱 博爱 超越 差等之爱 宽博
-
描述:仁爱、兼爱与博爱分别作为轴心时期儒、墨、耶思想体系的核心观念,三家思想在追求和平、注重践行等方面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然而从其各自特性上分析,三家之爱在基本立足点、发生逻辑、爱的超越性等方面上又有各自独特之处。综合比较各自特点,我们应着重挖掘儒家仁爱的精髓,从本体与功夫和可行性方面探索"差等之爱"与"一体之仁"关系,证明儒家仁爱的宽博性,从而重新认识和定位儒家的仁爱思想。
-
墨子“尚贤”学说所反映的时代
-
作者:
金德建 来源:贵州社会科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劳动人民 贵族阶级 奴隶主贵族 平民 选贤 孔子 吕氏春秋 举贤 春秋时期
-
描述:一、墨子“尚贤”和老子的“不尚贤”墨子所主张的“尚贤”学说,应当不仅指当时贵族阶级内部的选贤举能,而且也是从下层的劳动人民中间选拔贤能之士。《墨子·尚贤上》说: 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有众贤而已。所谓“贤良之士众”,是他认为不仅有一二个而已,还应该有众多的“贤良之士”,国家才能够安治。贤良之士的来源,《墨子·尚贤上》说: 是以国之富贵之人闻之,皆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富贵也;今上举义不辞贫贱,然则我不可不为义。”所谓“国之富贵人”,当然是指贵族。他们退而私议:现在举贤的办法是“不辟(即‘避’字)贫贱”。可知被认为贤良的人中间是有下层贫贱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