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图片
视频
资料
-
墨子“兼爱”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代启示
-
作者:
陈旭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兼爱 和谐社会 现代启示
-
描述:墨子的“兼爱”作为先秦时期唯一主张平等爱的思想,要求“兼相爱,交相利”,用平等无差别的爱协调君臣、父子、国家之间的关系,创造充满爱的社会。他将爱的范畴横向延伸到一切具有生命的物质,包括社会地位低下的奴隶、自然界的花草树木;纵向延伸到上世与下世,表达了最原始的平等观念与持续发展观念。现阶段,我国正处于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协调好人际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而墨子的“兼爱”思想作为传统文化的精华,对实现任务和目标具有重要的启发。本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墨子“兼爱”思想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以及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难点与创新点。第二部分,主要论述墨子“兼爱”思想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墨子“兼爱”思想所凝结的爱无差等、相爱交利、爱利万民等的主要内容。第三部分,主要论述和谐社会提出的背景与内涵、和谐社会的现代性维度以及和谐社会建设对“兼爱”思想的吸纳。其中和谐社会的现代性维度主要是讲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摆脱现代性所带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主观主义,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扬弃价值理性,在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文化软实力;扬弃工具理性,走向生态文明路,更好地建设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建设对“兼爱”思想的吸纳,则主要是从墨子“兼爱”思想中寻找与和谐社会建设相容的契合点,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第四部分,阐述“兼爱”思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现代启示。墨子“兼爱”思想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同时对和谐社会建设也具有积极启示。其局限性指墨子“兼爱”思想缺乏群众基础,缺少精神支撑,未能与时俱进,这是我们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尽力规避的。同时,墨子“兼爱”思想的积极启示主要体现在,有助于协调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有助于社会公共道德体系建设;有利于集体主义原则的弘扬;有利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更有助于人们由“兼爱”到“间爱”思想观念的转变,更好地建设和谐社会。
-
《墨子》代词研究
-
作者:
李琦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语法功能 语法特点 代词 语义演变 《墨子》
-
描述:《墨子》是先秦诸子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先秦诸子书中内容最为丰富的著作之一。墨家学派研究的领域极为广泛,包括政治、军事、伦理、逻辑、物理等各个方面。墨家学派研究领域的多样性使《墨子》语言材料相当丰富。《墨子》一书整体上语言通俗易懂,口语化特点明显,是研究战国时期语言基本面貌的重要语料。本文选取《墨子》代词为研究对象,主要是因为代词在古代汉语语法中很有特色,其演变轨迹较为显著,语法、语用功能复杂多样。与同一时期的先秦诸子著作相比,《墨子》代词自有其特色,如“此若”连用,相当于近指指示代词“此”,以及双音形式的疑问代词“何独”、“何遽”、“何不”、“何必”等在文中大量出现。研究《墨子》的代词不仅对于汉语史的构建和发展及上古汉语断代史研究有一定的意义,也有益于全面了解和掌握先秦的代词概貌,尤其是对于研究先秦汉语代词的发展变化的规律性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遵循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原则对《墨子》的代词进行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首先采用数据统计的量化分析和静态描写的方法对代词的语法特点进行总体概述和描写,在此基础上,对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代词进行微观的个案分析。并力求对代词作横向的比较...
-
墨子和谐社会思想研究
-
作者:
李光辉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学 和谐社会 墨子
-
描述:和谐社会自古以来就是人类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作为平民思想家的墨子,在春秋战国这一中国历史上的急剧变革时期,提出了一个“兼相爱”、“爱无差等”的理想社会方案。本文尝试在前人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墨子和谐社会思想内涵与外延进行综合性研究,从新的角度来展示墨子的思想及其影响。墨子提出和谐社会思想,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如何实现平等、如何协调人与人的关系、如何解决贫富差距、以及如何制止战争和暴力、实现永久和平等问题,以真正实现和谐社会的理想未来。墨子所描绘的和谐社会蓝图,主要体现在他的十大主张中,即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这些主张集中反映了广大人民对于和谐社会美好生活的渴望。尽管墨子和谐社会思想是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时期的产物,但从总体上看,墨子的这些主张还是有着冷静而深刻的内涵,而且由于其所代表的是处于社会底层的普通百姓的实际需要和实际利益,因而具有更大代表性和普遍意义。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墨子和谐社会思想也能够为我们解决所面临的社会问题提供一些思路或启示,从而为当代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注入有益的内容。
-
试论墨子思想的人民性
-
作者:
周雪梅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民性 墨子思想 现代启示 墨子
-
描述:人民性是墨子思想的精髓,是墨子思想区别于其他学派思想的根本标志。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长河中,墨子思想以其人民性特质,闪烁着不朽的光辉,储存着炎黄子孙最为优秀的文化基因,至今仍然有着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本文从人民性之界定、墨子思想之人民性的根源、内涵、特征和现代启示五个部分对墨子思想的人民性进行系统的挖掘和阐释。本文第一部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分析方法,对人民性和墨子思想之人民性的含义进行了界定,以此作为本文立论的基础。第二部分考察了墨子思想之人民性产生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揭示出墨子思想之人民性既是对现实社会的积极回应,又是对远古优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第三、第四部分运用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在深入梳理、挖掘墨子原始资料的基础上,按照墨子思想自身内在的逻辑,对其思想之人民性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系统的阐释,以突显出它的整体结构和理论框架。笔者从墨子为民争取生存环境、政治权益、经济利益和人格平等四个方面来归纳和分析墨子思想之人民性内涵。墨子思想之人民性具有功利性、现实性和空想性特征。本文第五部分论述了墨子思想之人民性的现代启示。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如何汲取和借鉴墨子思想之人民性精华对...
-
论墨子思想结构的生成
-
作者:
钱永生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结构 对称 流变 墨学 博弈 生成
-
描述:墨学与儒学并为先秦时代两大显学,秦汉以后墨学走向衰微,自此一蹶不振。晚清以来显学重光,于今为盛。本文尝试在前人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从思想的历时性生成过程和共时性结构两个方面对墨子思想体系进行综合性研究。 正文分为四个章节: 第一章论述墨学的渊源和墨子思维图式的生成。从政治、社会、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冲突与融合角度,考察墨子思想的知识基础和生成过程。 第二章论述墨子思想的结构特征。墨子思想要素之间有很多对称性的概念组合。尚贤和尚同、天志和明鬼、兼爱和非攻、明鬼和节葬等要素之间存在着意义上的对称;要素集合之间也存在着意义上的对称关系。墨子思想没有唯一的“核心”概念,而是有多个思想“核心”。 第三章从解释学的角度考察对墨学之“理解”的对称特征。论述墨子的社会博弈思想。从墨学博弈论的角度理解墨子利他主义的伦理观、威权主义的政治观和霸权稳定的战略思想。 第四章讨论墨学的流变。论述墨学知识、思想、组织的分化解体,以及墨学精神在秦汉以后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认为墨学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成为今天的多元文化发展的精神资源。
-
墨子教化思想特点探析
-
作者:
徐晓敏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小生产劳动者 墨子 阶级情感 道德观念 教化思想
-
描述:战国之初,墨子提出以“兼爱”为中心内容的教化思想,劝说世人要普遍、平等地相爱,并将互爱的情感建筑在利人的行为之上。基于此,他奔波游说,劝爱不止,为天下万民兴利除害。在进行道德评价时,墨子坚持志功合一的标准,将许多弟子培养成为德技兼备之士,投身实践,救世济民。在教化过程中,墨子经常神道设教,认为天、鬼不仅有兼爱、正义之志,而且有赏贤罚暴之能,力图借用天、鬼的权威维护人间正义。同时,墨子还建立了以巨子为领导的教育团体,要求弟子遵守墨者之法,进行自苦为极的磨练。这一团体强化了墨徒的信仰,增强了他们的集体归属感,成为一个令行禁止、赴火蹈刃的宗教集团式组织。墨子毕生枯槁不舍,上说下教,不叩而鸣,强力而为,使墨家在当时成为别树一帜的显学。 墨子教化思想的特点,迎合了小生产劳动者的阶级情感和道德观念,在他们中间引起了强烈的的共鸣。但就整体而言,并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向:兼爱交利抹杀了爱的层次性和阶级性;天鬼权威忽视了人的独立价值;一味自苦否定了人的合理欲望。小生产者固有的狭隘眼界和软弱心理终铸墨学中绝的悲剧。 ...
-
墨子“兼爱”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代启示
-
作者:
陈旭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兼爱 和谐社会 现代启示
-
描述:墨子的“兼爱”作为先秦时期唯一主张平等爱的思想,要求“兼相爱,交相利”,用平等无差别的爱协调君臣、父子、国家之间的关系,创造充满爱的社会。他将爱的范畴横向延伸到一切具有生命的物质,包括社会地位低下的奴隶、自然界的花草树木;纵向延伸到上世与下世,表达了最原始的平等观念与持续发展观念。现阶段,我国正处于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协调好人际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而墨子的“兼爱”思想作为传统文化的精华,对实现任务和目标具有重要的启发。本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墨子“兼爱”思想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以及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难点与创新点。第二部分,主要论述墨子“兼爱”思想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墨子“兼爱”思想所凝结的爱无差等、相爱交利、爱利万民等的主要内容。第三部分,主要论述和谐社会提出的背景与内涵、和谐社会的现代性维度以及和谐社会建设对“兼爱”思想的吸纳。其中和谐社会的现代性维度主要是讲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摆脱现代性所带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主观主义,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扬弃价值理性,在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文化软实力;扬弃工具理性,走向生态文明路,更好地建设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建设对“兼爱”思想的吸纳,则主要是从墨子“兼爱”思想中寻找与和谐社会建设相容的契合点,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第四部分,阐述“兼爱”思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现代启示。墨子“兼爱”思想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同时对和谐社会建设也具有积极启示。其局限性指墨子“兼爱”思想缺乏群众基础,缺少精神支撑,未能与时俱进,这是我们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尽力规避的。同时,墨子“兼爱”思想的积极启示主要体现在,有助于协调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有助于社会公共道德体系建设;有利于集体主义原则的弘扬;有利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更有助于人们由“兼爱”到“间爱”思想观念的转变,更好地建设和谐社会。
-
墨子和谐社会思想研究
-
作者:
李光辉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学 和谐社会 墨子
-
描述:和谐社会自古以来就是人类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作为平民思想家的墨子,在春秋战国这一中国历史上的急剧变革时期,提出了一个“兼相爱”、“爱无差等”的理想社会方案。本文尝试在前人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墨子和谐社会思想内涵与外延进行综合性研究,从新的角度来展示墨子的思想及其影响。墨子提出和谐社会思想,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如何实现平等、如何协调人与人的关系、如何解决贫富差距、以及如何制止战争和暴力、实现永久和平等问题,以真正实现和谐社会的理想未来。墨子所描绘的和谐社会蓝图,主要体现在他的十大主张中,即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这些主张集中反映了广大人民对于和谐社会美好生活的渴望。尽管墨子和谐社会思想是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时期的产物,但从总体上看,墨子的这些主张还是有着冷静而深刻的内涵,而且由于其所代表的是处于社会底层的普通百姓的实际需要和实际利益,因而具有更大代表性和普遍意义。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墨子和谐社会思想也能够为我们解决所面临的社会问题提供一些思路或启示,从而为当代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注入有益的内容。
-
试论墨子思想的人民性
-
作者:
周雪梅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民性 墨子思想 现代启示 墨子
-
描述:人民性是墨子思想的精髓,是墨子思想区别于其他学派思想的根本标志。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长河中,墨子思想以其人民性特质,闪烁着不朽的光辉,储存着炎黄子孙最为优秀的文化基因,至今仍然有着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本文从人民性之界定、墨子思想之人民性的根源、内涵、特征和现代启示五个部分对墨子思想的人民性进行系统的挖掘和阐释。本文第一部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分析方法,对人民性和墨子思想之人民性的含义进行了界定,以此作为本文立论的基础。第二部分考察了墨子思想之人民性产生的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揭示出墨子思想之人民性既是对现实社会的积极回应,又是对远古优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第三、第四部分运用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在深入梳理、挖掘墨子原始资料的基础上,按照墨子思想自身内在的逻辑,对其思想之人民性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系统的阐释,以突显出它的整体结构和理论框架。笔者从墨子为民争取生存环境、政治权益、经济利益和人格平等四个方面来归纳和分析墨子思想之人民性内涵。墨子思想之人民性具有功利性、现实性和空想性特征。本文第五部分论述了墨子思想之人民性的现代启示。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如何汲取和借鉴墨子思想之人民性精华对...
-
论墨子思想结构的生成
-
作者:
钱永生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结构 对称 流变 墨学 博弈 生成
-
描述:墨学与儒学并为先秦时代两大显学,秦汉以后墨学走向衰微,自此一蹶不振。晚清以来显学重光,于今为盛。本文尝试在前人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从思想的历时性生成过程和共时性结构两个方面对墨子思想体系进行综合性研究。 正文分为四个章节: 第一章论述墨学的渊源和墨子思维图式的生成。从政治、社会、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冲突与融合角度,考察墨子思想的知识基础和生成过程。 第二章论述墨子思想的结构特征。墨子思想要素之间有很多对称性的概念组合。尚贤和尚同、天志和明鬼、兼爱和非攻、明鬼和节葬等要素之间存在着意义上的对称;要素集合之间也存在着意义上的对称关系。墨子思想没有唯一的“核心”概念,而是有多个思想“核心”。 第三章从解释学的角度考察对墨学之“理解”的对称特征。论述墨子的社会博弈思想。从墨学博弈论的角度理解墨子利他主义的伦理观、威权主义的政治观和霸权稳定的战略思想。 第四章讨论墨学的流变。论述墨学知识、思想、组织的分化解体,以及墨学精神在秦汉以后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认为墨学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成为今天的多元文化发展的精神资源。